《琴调相思引》

时间: 2025-01-17 08:43:13

曾蹑姑苏城上台。

好山知有好人来。

几回徙倚,月里暮云开。

闲倚和风千步柳,倦临残雪一枝梅。

暖香高烛,翻动道人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琴调相思引
作者: 赵彦端 〔宋代〕

曾蹑姑苏城上台。
好山知有好人来。
几回徙倚,月里暮云开。
闲倚和风千步柳,
倦临残雪一枝梅。
暖香高烛,翻动道人灰。

白话文翻译:

我曾在姑苏城的高台上踱步。
美丽的山知道有美好的人前来。
我几次倚靠着栏杆,月光下暮云渐渐散开。
我懒洋洋地倚靠在和风中,千步之外的柳树摇曳,
疲倦地靠着残雪中一枝梅花。
暖香缭绕的高烛下,轻轻翻动着道人的烟灰。

注释:

  • 姑苏: 古地名,现在称苏州,风景如画。
  • 曾蹑: 曾经在……上走动。
  • 好山知有好人来: 形容山水美丽,似乎也懂得有好人会来这里。
  • 几回徙倚: 多次倚靠着栏杆。
  • 月里暮云开: 月光照耀下的云彩渐渐散去。
  • 闲倚和风千步柳: 随意地倚在和风中,远处的柳树摇曳。
  • 倦临残雪一枝梅: 感到疲倦,依靠着残雪中一枝梅花。
  • 暖香高烛: 温暖的香气和高高的蜡烛。
  • 道人灰: 出家人点燃的香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彦端,宋代诗人,以擅长写作词和诗著称,作品多表现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观察,常以清新优雅的风格打动人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雅士追求清雅境界之时,诗中描绘的景象与情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与内心情感的深刻体验。

诗歌鉴赏:

《琴调相思引》是一首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的古诗,诗中通过描绘姑苏城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美好人事的向往与思念之情。开篇“曾蹑姑苏城上台”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点,接着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写,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尤其是“好山知有好人来”一句,既表达了山水的灵性,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理想人性的渴望。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月光与暮云的变幻,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思念的细腻。诗人“闲倚和风千步柳”,在微风中感受到柳树的摇曳,自然景色的优美与宁静与内心的倦怠形成对照,显示出一种恍惚与思绪的迷离。

最后“暖香高烛,翻动道人灰”,不仅表现了温馨的氛围,也暗示了内心的宁静与沉思,给人以回味和深思的空间。

整首诗在细腻的笔触中流露出浓厚的思念之情,诗人以自然为媒介,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曾蹑姑苏城上台”:表明诗人曾在姑苏城的高处,暗示了对过往的追忆与感慨。
    2. “好山知有好人来”:山水相映,表达对美好人事的期待。
    3. “几回徙倚,月里暮云开”:表现诗人在月光下的思考与惆怅。
    4. “闲倚和风千步柳”:描绘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闲适状态。
    5. “倦临残雪一枝梅”:在疲惫中寻找美好的事物,梅花象征坚韧与纯洁。
    6. “暖香高烛,翻动道人灰”:营造出一种温暖而静谧的氛围,暗示内心的沉思。
  • 修辞手法:

    • 比喻:“好山知有好人来”中的“好山”比喻理想的境地。
    • 对仗:“闲倚和风千步柳,倦临残雪一枝梅”,对仗工整,意境交融。
    • 拟人:将山水赋予灵性,增添情感厚度。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美好人事的渴望与思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传达出一种清新而深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姑苏: 代表美丽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 月、云: 传达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惆怅。
  • 柳、梅: 柳象征柔美,梅象征坚韧,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感悟。
  • 高烛、香灰: 突出温暖的情感氛围,暗示静谧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曾蹑姑苏城上台”中的“蹑”是什么意思?

    • A. 跳跃
    • B. 走动
    • C. 坐下
    • D. 停留
  2. 诗中提到的“好山知有好人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山水的赞美
    • B. 对美好人事的期待
    • C. 对自然的无奈
    • D. 对生活的失望
  3. “暖香高烛”中高烛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A. 奢华
    • B. 温暖与宁静
    • C. 燃烧
    • D. 忧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 《琴调相思引》与《如梦令》,两者均表达了对爱情与理想境界的追求,前者更倾向于自然景色的描绘,后者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与内心的挣扎。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诗词中的自然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