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自和)》
时间: 2025-01-06 08:59: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自和)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自入春来,花信费几番风了。
先付与红妆万点,苍颜一笑。
旧说沈香亭北似,今虽濯锦江头少。
最可人枝上月笼春,烟含晓。
亨会称,花王好。
嘉聘惜,梅兄早。
对芳容细玩,天然新巧。
羯鼓不须催太甚,霓裳易散梨园老。
任杜鹃犹自殿韶华,呼殷道。
白话文翻译:
自从春天开始,花信(春天的信号)经历了好几次风雨。
我将这美丽的春景送给那些红妆的女子,微微一笑。
过去常说沈香亭北的景色如何,如今在濯锦江头却少了那份美丽。
最令人心醉的是那树枝上的月光笼罩着春天,烟雾中透出晨曦。
亨会(欢聚时光)称赞,花王真美。
嘉聘(婚约)难得,梅兄(梅花)来得早。
对着这美丽的容颜细细品味,仿佛天然的新奇。
羯鼓(音乐)不必催得太紧,霓裳(华丽的衣裳)容易让梨园(戏班)的人老去。
任凭杜鹃(鸟名)依旧唱着春天的华美,呼唤着殷勤的道理。
注释:
- 花信: 指春天来临的征兆,常用来形容花开的时节。
- 苍颜一笑: 描述女性的美丽,苍颜指的是容颜。
- 沈香亭: 典型的园林景点,常用于描写风景。
- 濯锦江: 指的是洗涤美丽的江水,象征着春天的美丽。
- 羯鼓: 一种鼓,用于戏曲中,象征着热闹的场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南宋时期的诗人,以词作著称,风格清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人们的欢聚,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生活情趣。
诗歌鉴赏:
《满江红(自和)》是一首生动描绘春天美景的词作。李曾伯在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天的气息与美丽的女性形象巧妙结合,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的开头通过“自入春来,花信费几番风了”引入主题,简单明了地表示春天的到来。接着,诗人将自然与人情交融,借助“红妆万点”、“苍颜一笑”展现女性的美丽,仿佛春天的花儿在盛开。
在诗中,李曾伯使用了许多意象,如“月笼春”、“烟含晓”,这些描绘让人感受到春天那种朦胧而美好的气氛。诗中提到的“羯鼓不须催太甚,霓裳易散梨园老”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音乐和舞蹈的美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渐消散。
整首诗在描绘春天美景的同时,也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与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入春来,花信费几番风了。”:春天来临,经历了几次风雨,象征春天的不易。
- “先付与红妆万点,苍颜一笑。”:将春天的美丽献给女子,展现她们的笑颜。
- “旧说沈香亭北似,今虽濯锦江头少。”:提到过去的美景,如今已不如从前。
- “最可人枝上月笼春,烟含晓。”:描绘春天的月光和晨曦,生动而美丽。
- “亨会称,花王好。”:欢聚时刻,赞美春天的花朵。
- “嘉聘惜,梅兄早。”:珍惜婚约,梅花早早盛开。
- “对芳容细玩,天然新巧。”:细致品味美丽的容颜,仿佛天然的奇妙。
- “羯鼓不须催太甚,霓裳易散梨园老。”:音乐不必催促太过,华丽的表演终究会老去。
- “任杜鹃犹自殿韶华,呼殷道。”:杜鹃依然唱着春天的华美,呼唤殷勤的道理。
修辞手法:
- 比喻: 比喻春天的美丽与女性的笑容相结合。
- 拟人: 杜鹃鸟被赋予了人性,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
- 对仗: 诗中多次使用对仗的手法,使得句子更为工整、优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 代表着生命、希望与新的开始。
- 红妆: 象征着女性的美丽与青春。
- 月光: 代表着宁静与美好,常用于描绘春夜的景象。
- 杜鹃: 代表着春天的声音,寓意着自然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花信”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信号
B. 花的名字
C. 花的颜色
答案: A -
“羯鼓”在诗中代表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花
C. 一种饮品
答案: A -
诗中提到的“苍颜一笑”是指什么? A. 皱纹
B. 美丽的女子
C. 春天的花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by 辛弃疾
诗词对比: 对比《满江红(自和)》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李曾伯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辛弃疾则展现了对春天热烈的追求与期盼。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欣赏》
- 《李曾伯诗词研究》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满江红(自和)》这首诗。希望您能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获得乐趣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