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赠溧阳王参》
时间: 2025-01-19 19:51: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赠溧阳王参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小队城南,来踏遍平陵春色。
迤逦望秣陵钟阜,郁苍何极。
一片南朝箫鼓地,千年北府侯王宅。
到如今草绿锦衣仓,成今昔。
帐下缚,黄皮褶。
座上拓,黄金戟。
论男儿须学,万人之敌。
家世故侯看射虎,江山儒将闻吹笛。
笑军中缓带惯翻书,当阳癖。
白话文翻译:
小队在城南的春色中游玩,踏遍了平陵的美丽景色。
远望秣陵的钟阜,苍翠的山色何其无边。
这里曾经是南朝乐声悠扬的地方,千年后依然是北府侯王的旧宅。
如今草木繁盛,锦衣华服在仓库中储存,昔日与今朝交织在一起。
帐下是缚着的黄皮褶,座上是铸造的黄金戟。
谈论起来,男子汉应当学习,成为万人之敌。
家世显赫的人看似射虎,江山中的儒将则听闻笛声。
笑看军中那些习惯翻书的文人,真是当阳的癖好。
注释:
- 小队: 指小队伍,这里可能指游玩的小团体。
- 平陵春色: 平陵地区的春天景色,象征美好与生机。
- 秣陵钟阜: 秣陵为古地名,钟阜是当地的山名,形容自然景色。
- 南朝: 指中国历史上的南朝时期,以其文化繁荣著称。
- 北府: 北方的官宦世家,象征权贵。
- 草绿锦衣仓: 草木繁盛,锦衣华服存放的仓库,象征富贵。
- 帐下缚: 可能指军中将领的威严与权力。
- 男儿须学: 提醒男性应当学习与锻炼,成为能担当重任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6-约1700),字静庵,号惟复,清代诗人,擅长词、诗,深受文学界的推崇。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满江红》是陈维崧赠给溧阳王参的作品,体现了他对友人的关心与鼓励。诗中融合了历史文化与个人情感,反映出清代士人的精神面貌。
诗歌鉴赏:
《满江红 赠溧阳王参》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古诗。诗中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更通过对历史的追溯,表达了对后世的感慨。开篇以“小队城南,来踏遍平陵春色”引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场景,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人间的和谐。
接下来的景象描写则更具历史感,“一片南朝箫鼓地,千年北府侯王宅”,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深刻反映了人事的变迁与岁月的流逝。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在描绘风景,更是在追忆历史,感受文化的积淀。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男性的期望与鼓励,“论男儿须学,万人之敌”,表达了对年轻人的寄望,强调了学习与实力的重要性。此外,最后两句笑看军中翻书的文人,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人的调侃与反思,呼应了整首诗的深邃与幽默。
整首诗结合了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表现出陈维崧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时代的思考,展现了清代士人的文化自信与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队城南,来踏遍平陵春色: 描绘春天的美好,表达游玩的乐趣。
- 迤逦望秣陵钟阜,郁苍何极: 远望美丽的自然景色,感叹其广阔。
- 一片南朝箫鼓地,千年北府侯王宅: 追溯历史,感慨文化的源远流长。
- 到如今草绿锦衣仓,成今昔: 昔日繁荣与今日的对比,历史的变迁。
- 帐下缚,黄皮褶。座上拓,黄金戟: 形象描绘军中将领的威严。
- 论男儿须学,万人之敌: 强调对年轻人的期望,学习成才的重要性。
- 家世故侯看射虎,江山儒将闻吹笛: 对显赫家世与文人的对比,反映社会现象。
- 笑军中缓带惯翻书,当阳癖: 对文人的调侃,展现幽默与讽刺。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使整首诗更具韵律感。
- 比喻: “草绿锦衣仓”象征着繁荣的富贵生活。
- 夸张: “万人之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竞争的激烈。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春景的描绘与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未来的期待,强调学习与奋斗的重要性,反映了清代士人的责任感与文化自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色: 象征生机与希望。
- 钟阜: 自然的雄伟与历史的厚重。
- 黄皮褶: 军中的威严与力量。
- 黄金戟: 象征权力与地位。
- 射虎: 代表着显赫家世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朝”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 A. 唐朝
- B. 宋朝
- C. 南朝
- D. 明朝
-
“论男儿须学,万人之敌”中“万人之敌”指的是什么?
- A. 朋友
- B. 竞争者
- C. 学者
- D. 士兵
-
诗中提到“帐下缚,黄皮褶”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春景
- B. 军队的情形
- C. 家庭生活
- D. 文化活动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 (范仲淹): 探讨历史变迁与个人情感的作品。
- 《登高》 (杜甫): 表达对时局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对比:
- 《满江红》与《登高》: 两首诗均涉及历史感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满江红》更侧重于友人的鼓励与期待,而《登高》则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
- 《古诗词的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