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西施舌》
时间: 2025-01-14 22:16: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芳渚深深,正掠水玉尖斜逗。浑不意越人网得,爨交纤手。出釜微闻兰麝唾,分甘拟倩樱桃口。唤佳名合配乳脂鲜,河鲀候。乌几净,花瓷旧。红叶底,莲须酒。笑纷纷蛎蛤,未应呼友。嫩比江瑶秋市早,轻随螺女钿波绉。问当年虾菜五湖船,曾知否。
白话文翻译:
在芳香的水边,水面轻轻荡漾,正好掠过水面。没想到越人竟然被网捕到了,细手轻巧地操作着。锅里微微传来兰花与麝香的香气,分甘似乎要与樱桃口味相配。呼唤美名,搭配新鲜的乳脂,河鲀正待。乌几看上去很干净,旧花瓷静静放着。红叶下,莲须酒在等待。笑声纷纷的蛎蛤,似乎不该来呼唤朋友。嫩的水比江瑶的秋市更早,到处轻轻随波荡漾。问当年在五湖水上吃虾菜的船,你可曾知道?
注释:
- 芳渚:指芬芳的水边。
- 掠水:轻轻划过水面。
- 越人:指越地的渔民。
- 爨:指烹饪(古时的炊具)。
- 微闻:轻微的嗅到。
- 兰麝:指兰花和麝香,象征香气。
- 乳脂鲜:新鲜的奶油。
- 河鲀:一种鱼,通常指河豚。
- 乌几净:形容器物表面干净。
典故解析:
- 五湖:古代诗词中常提及的辽阔水域,象征广阔。
- 江瑶:指江边的美丽事物,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良年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常在清雅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之时。诗人通过描写水边的生活场景,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李良年的《满江红 西施舌》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情美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水边的宁静与生动。开篇的“芳渚深深”的意象,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幽静的环境,水面的波光与岸边的芳草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之感。
紧接着,诗人通过“越人网得”一句,设定了一个意外的场景,这不仅表现了生活的细腻与变化,也暗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突发事件。后面的香气和美味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生动的生活情境,使人仿佛能闻到那股兰麝的香气,品尝到樱桃的鲜美。
诗中对“嫩比江瑶秋市早”的描绘,更是将自然与人情交织,展现出一种轻灵的美。最后一问“曾知否”的留白,既是一种对往昔的追忆,也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感慨,使整首诗在细腻之中透出一丝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芳渚深深:描绘了一个幽静而芬芳的水边环境。
- 正掠水玉尖斜逗:水面轻轻荡漾,似乎在调皮地逗弄着水中的光影。
- 浑不意越人网得,爨交纤手:意外的捕获趣味,表现了渔民的巧妙。
- 出釜微闻兰麝唾:从锅中传出的香气,唤起了对美味的期待。
- 分甘拟倩樱桃口:象征着分享与美好的情感交流。
- 唤佳名合配乳脂鲜:美好的事物总是需要美名来相配。
- 河鲀候:描绘了美食的期待。
- 乌几净,花瓷旧:描写了环境的宁静与古朴之美。
- 红叶底,莲须酒:展现了自然与生活的结合。
- 笑纷纷蛎蛤,未应呼友:生动描绘了欢乐的场景。
- 嫩比江瑶秋市早:强调了水的清新与生动。
- 轻随螺女钿波绉:描绘了轻柔的水波,象征着柔美与轻盈。
- 问当年虾菜五湖船,曾知否:引发对往昔的追忆,增添了一份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玉”比喻水面上闪烁的光芒。
- 拟人:水面似乎在“逗弄”,赋予自然以人性。
- 对仗:如“嫩比江瑶秋市早”,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写、生活的细节以及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其情感基调清新而细腻,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情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渚:象征生命的芬芳、自然的美好。
- 兰麝:象征纯洁与高贵的嗅觉享受。
- 樱桃口:象征甜美与分享的情感。
- 红叶:象征秋天的宁静与成熟。
- 螺女:象征水的柔美与轻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 A. 荒凉的沙漠
- B. 幽静的水边
- C. 繁华的城市
-
“嫩比江瑶秋市早”中的“嫩”指的是什么?
- A. 水的清新
- B. 物品的鲜美
- C. 生活的轻松
-
诗人通过“问当年虾菜五湖船”表达了什么?
- A. 对往昔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月下独酌》中,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但李白的风格更加奔放,情感更加激昂;而李良年的《满江红 西施舌》则显得更加细腻和内敛,体现了清代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李良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