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园即事二首
因听箫声一念差,
碧云遮断阿环家。
春来无遣闲愁处,
玉面纱巾出看花。
白话文翻译:
因听到箫声,心中一念差异,
碧蓝的云层遮住了阿环的家。
春天来了,心中没有放不下的闲愁,
只见那玉面纱巾的女子走出来看花。
注释:
- 因听箫声一念差:因听到箫声,心中产生了不同的念头。
- 碧云遮断阿环家:碧蓝的云彩遮住了阿环的家。
- 春来无遣闲愁处:春天来了,没有什么闲愁可遣散。
- 玉面纱巾:玉面是指容貌美丽,纱巾是头上的装饰。
典故解析:
“阿环”可能是指某位美丽的女子,古代诗词中常以女子名讽刺或表达情感。箫声在古代常与哀愁、思念相关联,反映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思绪的浮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诗人可能在小园中静坐,听到箫声,触发了对往事的回忆与感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美好期盼以及内心情感的细腻变化。起初,诗人因听到箫声而心生感慨,箫声如同微风,轻轻拨动着他的内心,唤起了对过去的怀念。接着,碧蓝的云层似乎挡住了某种思绪,也许是对阿环的思念。春天的到来意味着新的生命和希望,但诗人却表示自己心中没有闲愁,反而是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他看到“玉面纱巾”的女子出门看花,流露出对春天的喜悦与赞美,仿佛将所有的愁绪都化作了对自然美的享受。这首诗以恬淡的笔调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 因听箫声一念差:描绘了诗人与音乐的互动,音乐引发了他对某种情感的回忆。
- 碧云遮断阿环家:通过自然现象反映内心情感,云彩的遮挡象征着思念的隔阂。
- 春来无遣闲愁处:春天的到来带走了愁绪,表现了乐观的生活态度。
- 玉面纱巾出看花:对美的描绘,体现了春天的生机,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象征、意象等修辞手法,如“碧云”象征思念的隐晦,“玉面纱巾”则通过具体形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
主题思想:整个诗歌围绕春天的美好与个人情感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箫声:象征离愁别绪。
- 碧云:代表思念与隔离。
- 春天:象征新生与希望。
- 玉面纱巾:体现美丽与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阿环”主要代表什么?
- A. 一位美丽的女子
- B. 一种乐器
- C. 一种植物
-
诗人在春天的心情如何?
- A. 忧郁
- B. 喜悦
- C. 疲惫
-
“碧云遮断阿环家”中“遮断”有何含义?
- A. 保持联系
- B. 产生隔阂
- C. 增加亲密感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可以将刘克庄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二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刘克庄更强调了个体的内心感受,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