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龙井寺》

时间: 2024-09-19 21:25:55

红泥亭倒客来稀,钟磬沉沉出翠微。

无分安禅翻破戒,盗他常住一花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泥亭倒客来稀,
钟磬沉沉出翠微。
无分安禅翻破戒,
盗他常住一花归。

白话文翻译

在红泥的亭子里,来访的客人很稀少,
沉重的钟声和磬声从翠绿的山中传出。
无论是否安静禅坐,都要打破戒律,
我窃取了他那常驻的花朵,带回自己的归宿。

注释

  • 红泥亭:一种用红泥砖砌成的亭子,意指环境清幽。
  • 钟磬:寺庙中用于报时的钟和磬,暗示寺庙的氛围。
  • 安禅:指安静地进行禅修。
  • 破戒:违背戒律。
  • :这里指的是借用或窃取,表达一种非正式的行为。
  • 常住:常驻的寺庙,指常年供奉的佛教场所。
  • 一花归:象征着一种归宿或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字必恭,号孟潮,晚号涤生,江苏扬州人。清代著名诗人、思想家,倡导变革,积极参与维新运动,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风格著称。其作品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诗歌,也有关注社会现实的散文。

创作背景

《杭州龙井寺》创作于清代,作者在游历杭州时,受到龙井寺的影响,表达了对佛教及其戒律的思考。诗中结合了个人情感与对寺院景致的观察,展示了一个文人对自然与佛教哲学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龙井寺的宁静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句“红泥亭倒客来稀”,既描绘了环境的冷清,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随着“钟磬沉沉出翠微”的描写,寺庙的氛围愈加浓厚,钟声与磬声交织成一种超然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力量。

“无分安禅翻破戒”一句,诗人表达了对佛教戒律的质疑,暗示了在追求内心平静的过程中,往往会与传统的教义产生矛盾。这种反思不仅是对自我的审视,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最后一句“盗他常住一花归”则是诗人对生活的调侃和自嘲,表明了他对世俗的依赖和对自我归属的追求,既有对传统的反思,也有对个体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穿插着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与内心的反思,展示了他对生命、对佛教教义、对自我的深刻理解与探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红泥亭倒客来稀:红泥筑成的亭子,访客稀少,营造出安静的环境,暗示孤独。
  2. 钟磬沉沉出翠微:钟声和磬声从青翠的山间悠然传来,增添了寺庙的神秘感。
  3. 无分安禅翻破戒:安静地修禅与违反戒律之间的矛盾,反映出对佛教教义的思考。
  4. 盗他常住一花归:隐喻在寻求内心归宿中,诗人对传统戒律的不屑与反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客来稀”比作一种孤独的状态。
  • 对仗:如“钟磬沉沉”与“出翠微”形成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象征:花朵象征归宿与美好,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传统佛教戒律的反思与质疑,表达了诗人对个体自由与内心归属的追求,反映了他对人生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泥亭:象征宁静与孤独。
  • 钟磬:代表宗教信仰与内心的觉醒。
  • :象征归属与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红泥亭”意指什么?

    • A. 热闹的客厅
    • B. 宁静的环境
    • C. 豪华的寺院
    • D. 乡村的房屋
  2. “无分安禅翻破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A. 满意与安宁
    • B. 矛盾与思考
    • C. 忧伤与失落
    • D. 快乐与轻松
  3. 诗人对佛教戒律的态度是?

    • A. 绝对遵守
    • B. 质疑与反思
    • C. 无所谓
    • D. 完全反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头》 李贺

诗词对比

对比龚自珍的《杭州龙井寺》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环境的向往,但龚自珍更强调内心的矛盾与思考,而李白则倾向于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龚自珍全集》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