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堂寄欧阳公》
时间: 2025-01-19 19:06: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平山堂寄欧阳公
作者:王令 〔宋代〕
废苑繁华未可寻,
孤城西北路嶔崟。
檐边月过峰峦顶,
柱下云回草树阴。
宾客日随千骑乐,
管弦风入万家深。
知公白玉堂中梦,
未负当时壮观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繁华已逝的园林,孤城位于西北,路途崎岖。屋檐下的月光照过高峰,一片云彩在柱子下回旋,映衬着草木的阴影。宾客们随着千骑游乐,管弦乐声伴随着微风进入万家深处。知晓你在白玉堂中做梦,未曾辜负当时的壮丽心情。
注释:
- 废苑:指的是已经荒废的园林,象征曾经的繁华。
- 繁华未可寻:形容昔日的繁华景象已不可再见。
- 孤城:指偏僻的城镇,表达一种孤寂感。
- 嶔崟:形容道路崎岖不平。
- 檐边月:指屋檐下的月光,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意境。
- 柱下云回:柱子下的云彩环绕,增添了诗境的变化。
- 宾客日随千骑乐:形容宾客们日渐增多,热闹非凡。
- 管弦风入万家深:音乐随风飘入千家万户,充满生活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令(约 1080-1150年),字仲明,号平山,晚号逸叟,宋代诗人,以山水诗和咏史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细腻而富有层次的意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令与欧阳修交往时期,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过往繁华的感慨。诗中借景抒情,反映出作者对人生无常和友谊珍贵的深刻认识。
诗歌鉴赏:
《平山堂寄欧阳公》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古诗,诗中通过描绘废苑的荒凉与孤城的崎岖,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与无奈。诗的开头以“废苑繁华未可寻”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随后,诗人描摹了屋檐下的月光与柱下回旋的云彩,这些细腻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的美感。
中间部分的“宾客日随千骑乐,管弦风入万家深”则展现了生活的热闹与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在这里不仅描绘了外部的喜乐景象,同时也隐含了对内心孤寂的反思。最后两句“知公白玉堂中梦,未负当时壮观心”则是对欧阳修的深情寄托,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次分明,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当下生活的思考。王令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共鸣,展现了宋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废苑繁华未可寻:曾经繁华的园林已不复存在,表现出对逝去岁月的怀念。
- 孤城西北路嶔崟:描绘了孤独的城镇及其艰难的道路,暗示人生的艰辛。
- 檐边月过峰峦顶:月光洒落在高峰之上,营造出一种宁静的夜景。
- 柱下云回草树阴:云彩环绕着柱子,投下阴影,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宾客日随千骑乐:宾客如同骑士般聚集,象征着热闹与繁荣。
- 管弦风入万家深:音乐随风传入千家万户,展现生活的多姿多彩。
- 知公白玉堂中梦:表达对朋友的思念,想象他在美梦中。
- 未负当时壮观心:没有辜负当时的豪情壮志,传达了对理想的坚持。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宾客日随千骑乐,管弦风入万家深”。
- 比喻:将月光与繁华的景象进行对比,增强意象的表现力。
- 拟人:云彩“回旋”,使自然景物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出深厚的友情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废苑:象征逝去的繁华与美好。
- 孤城:代表着孤独与远离。
- 月光:象征宁静与清幽。
- 云彩:传达变化与流动的意象。
- 宾客:象征热闹与欢快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平山堂寄欧阳公》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王令
C. 杜甫 -
“废苑繁华未可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怀念
C. 满足 -
诗中提到的“孤城”位于哪个方向?
A. 东南
B. 西北
C. 南方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令的《平山堂寄欧阳公》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王令的作品更为细腻,侧重于景物描写,而杜甫则更直接地表达了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王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