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六钱鎛
梅尧臣
诗称庤钱鎛,南亩兴农作。
宁唯务芟薙,岂不在刈获。
收功向嘉谷,托用随芒屩。
太平兹所重,坐见销锋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称赞的是一种叫做“钱鎛”的农具,它在南方的田地中促进了农业的生产。
难道只是在耕作和除草上努力,难道不在于丰收的成果吗?
收获的成果是向着美好的谷物,依赖于这工具的使用。
在太平盛世之际,这种工具显得尤为重要,可以看到它磨去的锋利刀刃。
注释:
字词注释:
- 庤:古代对某些农具的称呼。
- 钱鎛:一种农业工具,用于田间作业。
- 芟薙:指割除杂草。
- 刈获:收割作物。
- 嘉谷:优质的谷物。
- 芒屩:指草鞋。
- 销锋锷:指磨去刀刃的锋利,表示工具的使用和磨损。
典故解析: 本诗通过“钱鎛”这一农具,反映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醉吟,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简洁、质朴,常常关注社会民生和农耕生活,代表了宋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农业发展时期,农具的改进与使用对提高生产力至关重要。诗人通过描写农具,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和丰收的赞美。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六钱鎛》是一首以农具为主题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农业的关心和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诗中提到的“钱鎛”是一种重要的农具,它不仅是农作时不可或缺的工具,更是农业生产力的象征。诗人在开篇就强调了“南亩兴农作”,将视线聚焦于南方的田地,表达了对农业繁荣的期待。
接下来的“宁唯务芟薙,岂不在刈获”一句,提出了农作的真正目的——丰收。诗人用“收功向嘉谷”来强调丰收的重要性,表明耕作不仅仅是为了劳作本身,而是希望能有好的收成来回报辛勤的付出。
最后两句“太平兹所重,坐见销锋锷”则是对社会环境的反映。在太平盛世中,农具的使用频繁,农民的生活安定,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社会安宁、农业兴旺的美好愿景。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朴实的情感,既有对农民的尊重,也有对农业发展的期盼,展示了梅尧臣的社会关怀与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诗称庤钱鎛,南亩兴农作:开篇介绍诗的主题,强调农具的重要性。
- 宁唯务芟薙,岂不在刈获:提出农作的目标是丰收,而非仅仅是劳动。
- 收功向嘉谷,托用随芒屩:强调依赖农具来获得丰收,表达了对农作成果的期待。
- 太平兹所重,坐见销锋锷:反映社会的安定与农业的繁荣,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宁唯务芟薙,岂不在刈获”,展现工整的音韵美。
- 比喻:将农具与丰收相联系,强调其重要性。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赞美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对美好丰收的期待,同时反映了太平盛世对农业发展的支持,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农具:象征着农民的辛勤与智慧。
- 丰收:象征着希望与富饶。
- 太平:象征着安定的社会环境。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诗歌的主题,也传达了诗人对社会和谐与农业兴旺的美好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钱鎛”主要用于什么?
- A. 割草
- B. 农作
- C. 织布
- D. 建房
-
“宁唯务芟薙”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 A. 只关注丰收
- B. 只关注除草
- C. 努力工作
- D. 不在乎结果
-
“太平兹所重”的含义是?
- A. 重视和平
- B. 重视战争
- C. 重视农业
- D. 重视商业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杜甫的作品都反映了对农民生活的关注,但梅尧臣的作品更为轻松、乐观,而杜甫则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两位诗人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但都在不同层面上表现了对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梅尧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