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其一四六》

时间: 2025-01-04 11:40:31

有明像法披猖后,荷担如来两尊宿。

龙树马鸣齐现身,我闻大地狮子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有明像法披猖后,
荷担如来两尊宿。
龙树马鸣齐现身,
我闻大地狮子吼。

白话文翻译:

在明代的法理披露之后,
我肩负着如来佛的两尊法门而宿留。
龙树菩萨与马鸣菩萨齐齐显现,
我听到大地上的狮子吼叫。

注释:

  • 明像: 指明亮的法理或真理,象征觉悟和启迪。
  • 荷担: 承担或背负,这里比喻承担佛教的教义。
  • 如来: 指释迦牟尼佛,象征佛教的真理和智慧。
  • 龙树: 指龙树菩萨,印度佛教哲学家,重要的佛教经典《中论》的作者。
  • 马鸣: 指马鸣菩萨,印度佛教的重要人物,著作丰富。
  • 狮子吼: 佛教中常用的比喻,象征着真理的雄浑和威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是清代的著名诗人、政治家和思想家,生于清朝末年,经历了鸦片战争前后的动荡时代。他以豪放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闻名,作品多涉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批判。

创作背景: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清朝道光年间创作的一组杂诗,表达了他对国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佛教哲理的探索。诗中流露出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失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开头的“有明像法披猖后”,展现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与领悟,显示出诗人对智慧与真理的追求。随后的“荷担如来两尊宿”则表现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承载和传承。这种承载不仅是对个人信仰的体现,更是对整个社会文化传承的责任。接着“龙树马鸣齐现身”提及两位重要的佛教哲学家,象征着智慧的汇聚与思想的碰撞,表现出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推崇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最后一句“我闻大地狮子吼”,则以强烈的声音象征着真理的传播与震撼,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激动与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不仅在形式上工整,对仗工整,意象丰富,且在内容上体现了深邃的思考,展现了龚自珍对佛教哲学的深度理解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有明像法披猖后: 这里的“明像”指的是明亮的真理或法理,象征着启迪和觉悟。“披猖后”则意味着在经历了一些波折后,终于看见了真理的光辉。
  2. 荷担如来两尊宿: 诗人自喻为承载如来佛教义的人,意在表达对佛教的信仰和传承的责任。
  3. 龙树马鸣齐现身: 龙树和马鸣代表了佛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二者齐现,象征着智慧的汇聚。
  4. 我闻大地狮子吼: “狮子吼”象征着真理的强大力量,诗人感受到这种力量,内心激荡。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 “狮子吼”寓意真理的强大与震撼,象征着对佛教思想的崇敬。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佛教哲理的理解与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反思,体现出强烈的个人信仰与社会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像: 象征觉悟与真理。
  • 如来: 代表佛教的智慧与教义。
  • 龙树、马鸣: 象征佛教思想的集大成者,智慧的化身。
  • 狮子吼: 代表真理的力量与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明像”指的是什么? A. 晦暗的事物
    B. 明亮的真理
    C. 普通的生活
    D. 过去的回忆

  2. 诗中提到的“龙树”和“马鸣”是: A. 古代的帝王
    B. 佛教的哲学家
    C. 诗人的朋友
    D. 诗歌中的意象

  3. “狮子吼”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烦恼
    B. 真理的传播与震撼
    C. 自然的声音
    D. 人生的无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龚自珍的这首诗更注重于哲理与社会责任,而李白则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形式上都讲究韵律,但主题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龚自珍诗集》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