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此是春秋据乱作,升平太平视松竹。何以功成文致之?携箫飞上羽陵阁。
白话文翻译:
这是春秋时期的乱世所作,和平安宁时节的松竹景象。要如何才能功成名就、文采斐然呢?我愿携着箫笛飞上那高高的羽陵阁。
注释:
- 春秋:指春秋时期,通常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象征动乱。
- 升平太平:指国家安定、社会平和的状态。
- 松竹:常用来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
- 功成文致:意指事业成功,文学成就显著。
- 携箫飞上:携带乐器,象征追求艺术与理想的志向。
- 羽陵阁:可以理解为高耸的阁楼,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字佩弦,号惭庵,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时代感。他倡导“自强不息”的精神,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于1840年创作的一组诗,其中第201首反映了他对社会动乱和个人理想的思考,表现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文人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一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了历史的动荡与个人的理想之间的对比,开篇即点出“春秋”时期的乱世,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不安定。诗人通过“升平太平视松竹”的意象,描绘出理想中的安宁世界,松竹作为高洁的象征,代表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接着,诗人提出了“何以功成文致之”的问题,这不仅是对自身成就的反思,也是对理想人生的追问。最后一句“携箫飞上羽陵阁”则表现了诗人追求艺术与理想的渴望,象征着他愿意摆脱世俗的束缚,向更高的精神境界飞翔。
整首诗蕴含着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对文人精神的渴望,展现了龚自珍深邃的思想与敏锐的观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是春秋据乱作:开头直指历史背景,表明是动乱时期的作品。
- 升平太平视松竹:描绘理想中的安宁世界,强调松竹的品格。
- 何以功成文致之?:诗人自问,探讨如何才能取得成就。
- 携箫飞上羽陵阁:表达追求理想和艺术的愿望。
修辞手法:
- 对比:动乱与安宁的对比,突显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意象:松竹象征高洁,羽陵阁象征理想的追求。
- 设问:通过提问引发读者思考,增强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动乱的历史背景下,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追求理想与艺术的坚定信念,反映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理想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 松竹:象征高洁与坚韧,代表理想中的品德。
- 羽陵阁:象征高远的追求与理想的境界,暗示着诗人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松竹”象征什么?
- A. 动乱
- B. 高洁与坚韧
- C. 物质财富
- 答案:B
-
诗人希望通过携带什么上羽陵阁?
- A. 书籍
- B. 箫
- C. 画卷
- 答案:B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历史的无奈
- B. 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C. 对财富的向往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都有对国家动乱的感慨,但龚自珍更强调个人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更多地展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 《龚自珍全集》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