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今编…纪瑞物。别连理树》

时间: 2024-12-29 17:06:31

垂阴敢慕甘棠叶,附干将呈瑞木符。

十步兰茶同秀彩,

万年枝叶表皇图。

芟夷不及知无患,雨露曾沾自不枯。

好住孤根托桃李,莫令从此混樵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今编…纪瑞物。别连理树

垂阴敢慕甘棠叶,
附干将呈瑞木符。
十步兰茶同秀彩,
万年枝叶表皇图。
芟夷不及知无患,
雨露曾沾自不枯。
好住孤根托桃李,
莫令从此混樵苏。


白话文翻译

在垂阴的树荫下,我不敢羡慕那甘棠的叶子,
依附在树干上,仿佛在呈现吉祥的木符。
十步之内的兰茶,色彩同样秀丽,
万年的枝叶,象征着皇家的图腾。
即使遭受砍伐,我也不怕,
因为雨露曾经滋润过我,自然不会枯萎。
我愿意安住在这孤独的根上,托起桃李,
不希望从此与樵夫和苏木混在一起。


注释

  1. 甘棠:一种树木,象征美好与高尚。
  2. 瑞木符:象征吉祥的木制符号,寓意吉祥如意。
  3. 兰茶:兰花和茶的结合,象征高洁和芬芳。
  4. 皇图:象征皇家气象与伟大。
  5. 芟夷:砍伐,毁坏。
  6. 樵苏:樵夫与苏木,寓意与世俗的混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绅(约778年-846年),唐代诗人,字贞元,号秉衡。李绅的诗风清新,题材多样,尤其以咏物诗、田园诗见长。他的作品通常情感细腻,意象丰富。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寿阳罢郡之际,李绅在此时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自身命运的思考。诗中通过自然的意象,反映出对生命与理想的坚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坚持与对理想的追求。诗的开篇用“垂阴敢慕甘棠叶”引入,强调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同时又不敢妄自菲薄,显示出一种谦卑的态度。接着,诗人通过“十步兰茶同秀彩”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兰茶的芬芳与甘棠的美好一同构成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世界。

“万年枝叶表皇图”中,万年象征着长久与永恒,树木的枝叶则展现了诗人对长生久视的向往。接下来的“芟夷不及知无患”则体现出一种反叛精神,诗人不惧外界的毁坏,因为内心的坚强与自信使他无畏无惧。最后的两句“好住孤根托桃李,莫令从此混樵苏”则传达出一种对独立与自由的向往,诗人希望在理想的土地上安居乐业,而不愿与世俗混为一体。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对外界压力的抵抗,彰显出一种儒雅而坚定的气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垂阴敢慕甘棠叶:在树荫下,虽然我向往甘棠的叶子,但不敢轻易去慕求。
  2. 附干将呈瑞木符:依附于树干的甘棠,仿佛在展示吉祥的象征。
  3. 十步兰茶同秀彩:在十步之内,兰茶同样展现出美丽的色彩。
  4. 万年枝叶表皇图:万年的枝叶象征着伟大的皇图,彰显出长久的气象。
  5. 芟夷不及知无患:即使遭到砍伐,我也无所畏惧,因为我内心的坚韧。
  6. 雨露曾沾自不枯:曾经沾染过雨露,生命自然不会枯萎。
  7. 好住孤根托桃李:我愿意安住在这孤独的根上,栽培桃李。
  8. 莫令从此混樵苏:不希望与樵夫及苏木混为一体,保持自己的独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附干将呈瑞木符”,将甘棠比作吉祥木符,富有象征意义。
  • 对仗:如“芟夷不及知无患”与“雨露曾沾自不枯”,形成良好的音韵对称。
  • 拟人:树木和自然的描写赋予其生命,表现出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自然的敬仰与对生命理想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坚持与对理想的坚定信念,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强调个体在世俗纷扰中的独立与自我。

意象分析

  • 甘棠:象征美好、高尚。
  • 兰茶:象征高洁与芬芳,代表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 皇图:象征权威与永恒,表达对长久理想的向往。
  • 孤根:象征独立与坚守,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甘棠”象征什么?

    • A. 美好与高尚
    • B. 世俗与繁杂
    • C. 生命的枯萎
  2. 李绅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追求?

    • A. 权力
    • B. 自然与自由
    • C. 财富
  3. “雨露曾沾自不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看法是?

    • A. 生命脆弱
    • B. 生命坚韧
    • C. 生命无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赋得古原草送别》 by 白居易
  • 《春望》 by 杜甫

诗词对比

李绅《寿阳罢郡日有诗》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主题: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绅更强调个体的独立与自由,而白居易则更关注生命的无常与离别的感伤。
  • 风格:李绅的诗风清新而含蓄,白居易则直白而感人,二者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绅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