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梅里七首家…今列题于后。忆西湖双鸂鶒(效鲍明远)》
时间: 2024-12-29 01:59: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鸂鶒,锦毛斓斑长比翼。
戏绕莲丛回锦臆,照灼花丛两相得。
渔歌惊起飞南北,缭绕追随不迷惑。
云间上下同栖息,不作惊禽远相忆。
东家少妇机中语,剪断回文泣机杼。
徒嗟孔雀衔毛羽,一去东南别离苦。
五里裴回竟何补。
白话文翻译
双鸂鶒在水中翩翩起舞,色彩斑斓的羽毛宛如锦绣,它们成双成对,彼此依偎。嬉戏于莲花丛中,互相照映在花海中,显得格外和谐。渔歌声惊起了飞翔的鸟儿,南北飞舞,互相追随却不迷失方向。云间上下,它们共同栖息,不像那远去的惊禽,留有遗憾。东家少妇在机前低语,剪断回文,泪水湿润了织机。只能徒然叹息,孔雀衔着羽毛离去,东南一别令人心痛。即便五里之遥的徘徊又能补什么呢?
注释
- 鸂鶒:一种水鸟,形态美丽,常成双出现。
- 锦毛:形容羽毛色彩斑斓,犹如锦缎。
- 莲丛:指盛开的莲花,常见于水边。
- 渔歌:渔民唱的歌,带有生活气息。
- 机中语:指织布时的低语,反映了生活的细节。
- 孔雀:美丽的鸟,象征着美好和离别。
- 裴回:徘徊不前的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常常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富有意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他游历梅里的时候,表达了对西湖双鸂鶒的怀念,以及对人们离愁别绪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切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双鸂鶒的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的向往。诗歌的开头以“双鸂鶒”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美丽的景象,色彩斑斓的羽毛与莲花相映成趣,生动地展现了鸟类在水中嬉戏的情景。接着,诗人通过渔歌的描写,增加了生活的气息,使得整体画面更加生动。诗中“云间上下同栖息”的意象,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美好。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离别之愁,少妇在机前的低语与孔雀的离去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生活中的悲欢离合。最终,诗人以“裴回”结尾,表明了对往事的无奈与感叹,引发读者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双鸂鶒:引入双鸂鶒,设置了自然美的基调。
- 锦毛斓斑长比翼:形象生动,强调了鸂鶒的美丽与情感。
- 戏绕莲丛回锦臆:描绘出鸂鶒在莲丛中嬉戏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的生机。
- 照灼花丛两相得:彼此映衬,表现出和谐的关系。
- 渔歌惊起飞南北:渔歌的声音打破宁静,增添生活气息。
- 缭绕追随不迷惑:强调鸂鶒之间的默契与信任。
- 云间上下同栖息:表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与共生。
- 不作惊禽远相忆:与离别相对比,强调相伴的珍贵。
- 东家少妇机中语:引入人事,展现生活的细腻。
- 剪断回文泣机杼:表现出少妇的悲伤与无奈。
- 徒嗟孔雀衔毛羽:象征美好的离去,带出离愁。
- 一去东南别离苦:强调离别的痛苦。
- 五里裴回竟何补:结尾的无奈感,深刻反映出生活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锦毛斓斑”比喻鸂鶒的华美。
- 拟人:如“东家少妇机中语”,赋予少妇以情感。
- 对仗:在句式上形成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鸂鶒的形象与离别的情感,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中的悲欢离合,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鸂鶒:象征爱情与和谐。
- 莲丛:代表美好与宁静。
- 渔歌:生活的气息与人们的劳动。
- 少妇与机:生活的细节与情感的流露。
- 孔雀:美丽与离别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双鸂鶒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和谐爱情
- C. 自然
- D. 悲伤
-
诗中提到的“机中语”是指什么?
- A. 織布时的低语
- B. 渔民唱的歌
- C. 鸂鶒的鸣叫
- D. 自然的声音
-
最后一句“裴回竟何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与惆怅
- C. 愤怒
- D. 安宁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李绅与白居易的诗歌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情的深刻理解,但李绅更注重细节描写,而白居易则强调情感的共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李绅相关的研究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