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渡扬子江(时王璠在浙西)》

时间: 2024-12-29 16:39:17

日冲海浪翻银屋,江转秋波走雪山。

青嶂迥开蹲虎戍,

碧流潜伏跃龙关。

地分吴楚星辰内,水迫沧溟宇宙间。

焚却戍船无战伐,使知风教被乌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渡扬子江(时王璠在浙西)
作者:李绅〔唐代〕

日冲海浪翻银屋,
江转秋波走雪山。
青嶂迥开蹲虎戍,
碧流潜伏跃龙关。
地分吴楚星辰内,
水迫沧溟宇宙间。
焚却戍船无战伐,
使知风教被乌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扬子江的壮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及对战争的渴望和平的向往。诗的开头,阳光照耀下的海浪翻滚,似乎在翻动银色的屋顶;江水在秋天的波光中蜿蜒而行,犹如雪山在远方走动。青山峻岭间,像是蹲伏的老虎;碧绿的水流在龙关附近悄然潜伏。地理上,吴国与楚国的星辰各自分开,水流将浩瀚的宇宙紧紧拥抱。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的厌倦,焚烧戍楼上的船只,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让人们知道风俗教化应该是抵御外敌的力量。

注释:

  • 日冲:阳光照射。
  • 银屋:比喻海浪的闪光。
  • 江转:江水的曲折流动。
  • 青嶂:青色的山峦。
  • 虎戍:形容山峦如同蹲伏的虎。
  • 龙关:指江水流经的险要之地。
  • 吴楚:历史上两大古国,象征南方的地理划分。
  • 沧溟:大海,广阔的水域。
  • 乌蛮:指外族或敌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绅,字子云,号澧山,唐代诗人,主要活跃于中晚期。他以古风、律诗见长,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动荡,边境频繁发生战争。诗人身处浙西,心中对和平的渴望与对壮丽自然景色的感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首诗的主题。

诗歌鉴赏:

《早渡扬子江》以其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内涵,展示了李绅高超的诗歌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诗的开篇通过“日冲海浪翻银屋”描绘出阳光照射下的波涛汹涌,气势磅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幅动态的画卷之中。接着,诗人通过“江转秋波走雪山”的描写,展现了江水与远山的和谐共生,给人以深邃的视觉享受。

接下来的两句“青嶂迥开蹲虎戍,碧流潜伏跃龙关”则借助青山和江流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神秘,展示了山水之美。最后,诗人通过“地分吴楚星辰内,水迫沧溟宇宙间”的描写,表现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全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壮丽山河的赞美,又有对战争的厌倦,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冲海浪翻银屋:阳光照射下的海浪,翻滚着像银色的屋顶。
  2. 江转秋波走雪山:江水在秋天的波光中蜿蜒而行,仿佛雪山在远方移动。
  3. 青嶂迥开蹲虎戍:青色的山峦如同蹲伏的老虎,显得威严而雄壮。
  4. 碧流潜伏跃龙关:碧绿的水流在龙关附近悄然潜伏,给人以神秘感。
  5. 地分吴楚星辰内:地理上,吴国与楚国的星辰各自分开。
  6. 水迫沧溟宇宙间:水流将浩瀚的宇宙紧紧拥抱,象征着自然的宏伟。
  7. 焚却戍船无战伐:焚烧戍楼上的船只,表达了对战争的厌倦。
  8. 使知风教被乌蛮:希望人们能通过风俗教化来抵御外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海浪比作翻动的银屋,形象生动。
  • 拟人:山峦被形容为蹲伏的老虎,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并流露出对战争的厌倦与对和平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冲:象征光明与希望。
  • 海浪:象征变幻与力量。
  • 青嶂:象征坚韧与雄壮。
  • 碧流:象征生命与活力。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的面貌,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祖国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日冲海浪翻银屋”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山川壮丽
    B. 海浪翻滚
    C. 船只停泊

  2. “焚却戍船无战伐”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战争
    B. 和平
    C. 财富

  3. 诗中提到的“青嶂”象征了什么? A. 温柔
    B. 威严
    C. 温暖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对比李绅与杜甫的作品,两位诗人都关注国家命运与自然景观,但李绅的作品更注重自然的雄壮与生命的渴望,而杜甫则更多体现了对社会动荡的深切忧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绅诗集》
  • 《唐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