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大善寺
王之道 〔宋代〕
絮帽曳丝云带雨,琼梳环髻水围山。
江村五月黄梅过,十里人烟渺莽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大善寺的景象:轻柔的絮帽在丝缠的云层中飘动,仿佛在细雨中;华美的琼梳在环髻上,仿佛水环绕着山峦。江边的村庄在五月的黄梅季节过后,十里之内的人烟在茫茫的景色中显得渺小而稀疏。
注释:
- 絮帽:轻柔的帽子,多指形状轻盈的帽子。
- 曳:拖曳,悬垂。
- 琼梳:精美的梳子,常用来形容女子的发饰。
- 环髻:环形的发髻。
- 水围山:水环绕着山,形容山水相依的美景。
- 黄梅:指黄梅时节,特指梅花开的季节。
- 人烟:人居住的地方或活动的迹象。
- 渺莽:渺小而茫茫,形容景象的宽广和人迹的稀少。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展现了一种超然的情致,反映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见记载。其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体现出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大善寺,诗人可能是在寺庙游览时感受到的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题大善寺》以清新自然的语调,描绘了大善寺周围的优美景致。首句“絮帽曳丝云带雨”,通过“絮帽”和“丝云”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轻盈而细腻的氛围,仿佛在轻雨中,景色变得更加柔和;“琼梳环髻水围山”则将人文与自然巧妙结合,细致的发饰与环绕的水山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和谐美感。
而后两句“江村五月黄梅过,十里人烟渺莽间”则转向对江村生活的观察,描绘出黄梅时节的宁静与人烟稀少的状态。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广阔与人类生活的渺小,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文环境的深刻反思,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絮帽曳丝云带雨:描绘了一种轻柔的景象,帽子随风飘动,似乎伴随着细雨,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琼梳环髻水围山:形容女子的发饰精美,与自然景色的水和山形成和谐的画面。
- 江村五月黄梅过:描写了江边村落在五月时节的景象,暗示着季节的流逝。
- 十里人烟渺莽间:表现出人类的生活在自然广袤面前的渺小,强调了自然的包容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絮帽”和“丝云”比作轻盈的景象,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如“琼梳环髻”和“水围山”,形成了音韵的和谐。
- 拟人:将自然景观赋予情感,使其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人类生活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恬静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絮帽:象征轻盈与柔美。
- 琼梳:象征华贵与细腻。
- 水:象征流动与生机。
- 山:象征稳重与永恒。
- 黄梅:象征季节的轮回与生活的变迁。
- 人烟:象征人类活动的痕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絮帽”是什么样的形象? A. 轻柔
B. 沉重
C. 光滑 -
“琼梳环髻”中“琼”字的含义是?
A. 普通
B. 珍贵
C. 粗糙 -
整首诗表达了对什么的思考?
A. 生活的复杂
B. 人与自然的和谐
C. 历史的变迁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by 王维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杂诗》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深情。
通过这些作品的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对自然的理解和情感表达各有千秋,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丰富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之道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