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頠独立士女》

时间: 2025-01-04 11:58:40

拜起月初三,月比眉儿瘦。

不遣红灯照画廊,缥缈临风袖。

庭院似清湘,人是湘灵否。

谁写长天秋思图,熨得栏干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独立士女
作者:龚自珍

拜起月初三,月比眉儿瘦。
不遣红灯照画廊,缥缈临风袖。
庭院似清湘,人是湘灵否。
谁写长天秋思图,熨得栏干透。

白话文翻译

在初三的夜晚,我向月亮拜起,月亮比我的眉毛还要纤细。
不让红灯照在画廊里,轻轻的袖子在风中飘动。
庭院似乎像清澈的湘水,难道这里的人是湘灵吗?
是谁在描绘那长天的秋思图,熨烫得栏杆透亮?

注释

  • 拜起:向月亮行礼,表达一种敬仰。
  • 月比眉儿瘦:比喻月亮的纤细,形象生动。
  • 红灯:指中国传统的灯笼,多用于节日或庆典。
  • 缥缈:形容轻盈、飘渺的样子。
  • 湘灵:传说中的美丽女子,源自湘江的文化。
  • 长天秋思图:长空中的秋天的思绪,带有一种孤独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龚自珍(1792-1841),字楚材,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在政治上主张变革,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的动荡时期,龚自珍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女性独立和自我价值的追求。

诗歌鉴赏

《卜算子·独立士女》以清新含蓄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对独立女性的赞美与思考。开头以“拜起月初三”引出,展现了诗人与月亮的亲密关系,这种人与自然的交融,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月亮的形象既象征着清冷的美,也暗示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不遣红灯照画廊”一句,引申出一种对世俗繁华的排斥,强调了独立和清净的内心追求。随后的“庭院似清湘”,则通过湘水的清澈与灵动,表现出对理想女性的期盼与幻想。诗的最后两句,通过“谁写长天秋思图”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思考与感慨,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整首词作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龚自珍对女性独立的思考与赞美,充满了对个人价值的追求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拜起月初三:表现出对月亮的敬仰,暗示了孤独的心境。
  2. 月比眉儿瘦:通过对比,描绘出月亮的纤细与美丽。
  3. 不遣红灯照画廊:表达对繁华热闹生活的拒绝,渴望内心的宁静。
  4. 缥缈临风袖:形象地描绘出轻盈的衣袖,增加了诗的灵动感。
  5. 庭院似清湘:将庭院与湘水联系,暗示一种清新、自然的美。
  6. 人是湘灵否:质疑这里的人是否有湘灵般的美丽与灵动。
  7. 谁写长天秋思图:抒发对秋天的思考,隐含了对人生的感慨。
  8. 熨得栏干透:最后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栏杆的清透,象征着心灵的纯净。

修辞手法

  • 比喻与对比:如“月比眉儿瘦”,通过对比表现美的形态。
  • 拟人:如“缥缈临风袖”,赋予衣袖以生命感。

主题思想:本诗以独立、清新的女性形象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对女性价值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孤独与美,清冷的情感。
  • 红灯:代表繁华、世俗的生活。
  • 湘水:清澈、灵动的象征,梦想与理想的寄托。
  • 秋天:人生无常的象征,思考与回忆的载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湘灵”指的是:
    A. 一个地名
    B. 传说中的美丽女子
    C. 一种花

  2. “月比眉儿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月亮的喜爱
    B. 对世俗的反感
    C. 对美的追求

  3. 本诗的主题主要围绕:
    A. 自然景色
    B. 独立女性的价值
    C. 人生的无常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徐志摩《再别康桥》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女性对独立与自我价值的追求,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与思考的情感,与龚自珍的孤独感有相似之处,但风格更为浪漫。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龚自珍《龚自珍诗文选》
  • 《清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