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贤哉昔鲁山,心地出芝兰。
不负义方教,相传本色官。
三年脚根正,万里路头宽。
须信功名事,要教人耐看。
白话文翻译:
这位老师真优秀,正如鲁山的芝兰一般,心地清白善良。
他没有辜负教育的责任,而是将本色的官德传承给后人。
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的根基扎得很稳,未来的路也就宽广无阻。
要相信功名的事情,更要教导人们要有耐心和恒心去追求。
注释:
- 贤哉:赞美之词,表示“真贤良”。
- 昔鲁山:鲁山指的是鲁国的山,古代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象征着仁德和学问。
- 心地出芝兰:形容人的品德和心灵高尚,芝兰常用来比喻人才。
- 不负义方教:指不辜负教育的责任。
- 相传本色官:传承正直的官德。
- 三年脚根正:比喻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根基扎稳。
- 万里路头宽:形容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 须信功名事:要相信追求功名的事情。
- 要教人耐看:强调耐心和长远的眼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于南宋,仕途平稳,擅长诗文,尤其以对教育的关注和对人品的推崇而闻名。陈著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是陈著为严心传所作,表达了对严心传教育工作的赞赏与祝福。诗中通过对比和象征,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师的奉献精神。
诗歌鉴赏:
《送严心传鄞县学教任满》这首诗,通过赞美严心传的品德和教育成就,展现了诗人对教育事业的尊重与期望。首句“贤哉昔鲁山”,将严心传与鲁山的芝兰相提并论,表明他在品德与学识上都有出众之处。接着用“不负义方教”强调了严心传对教育责任的忠诚,传承了正直的官德,显示出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培养。
“万里路头宽”则展现了严心传在教育上的努力和未来的光明前景,表明教育的深远影响。最后两句“须信功名事,要教人耐看”,强调了在追求功名的过程中,耐心与恒心是不可或缺的品质。这种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对教师的崇敬,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人文关怀与哲理思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贤哉昔鲁山:以鲁山的芝兰比喻严心传的品德,表明其贤良之德。
- 心地出芝兰:进一步强调其内心的善良与高尚。
- 不负义方教:体现教师的责任感与坚守义务。
- 相传本色官:传承官员的本色,即正直的道德品质。
- 三年脚根正:形容他在教育上根基扎实,经过三年努力。
- 万里路头宽:未来的前景广阔,象征着教育的长远影响。
- 须信功名事:强调对功名追求的信念。
- 要教人耐看:告诫他人要有耐心,方能成就大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严心传比作鲁山的芝兰,形象生动。
- 对仗:如“贤哉昔鲁山,心地出芝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增强了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崇敬,强调了教师应有的品德与责任,倡导耐心和恒心在追求功名过程中的重要性,展现了教育的深远影响和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鲁山:象征着儒家文化和高尚品德。
- 芝兰:代表着才德与理想的象征。
- 功名:追求的目标,体现出对事业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贤哉昔鲁山”中的“贤”字最接近的意思是?
- A. 聪明
- B. 仁德
- C. 高尚
- D. 勇敢
-
诗中提到的“万里路头宽”主要表达什么?
- A. 未来的希望
- B. 旅途的艰辛
- C. 生活的安逸
- D. 成功的必然
-
“须信功名事”中“信”的意思是?
- A. 怀疑
- B. 相信
- C. 期待
- D. 急切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安石《泊船瓜洲》
诗词对比:
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相比,陈著的《送严心传鄞县学教任满》更注重教育与品德的传承,而王安石则侧重于个人追求与自然的和谐。两者都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侧重点不同,反映出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宋代诗人的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