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其四 采莲曲》

时间: 2025-01-14 12:21:58

两两维舟近柳堤。

菱歌迤逦过前溪。

曲中自诉衷肠事,岸上行人那得知。

金齿屐,翠云篦。

女萝为带蕙为衣。

惜花贪折归时晚,急桨相呼入翠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诗词名称: 鹧鸪天 其四 采莲曲
作者: 丘崇 〔宋代〕

两两维舟近柳堤。
菱歌迤逦过前溪。
曲中自诉衷肠事,
岸上行人那得知。

金齿屐,翠云篦。
女萝为带蕙为衣。
惜花贪折归时晚,
急桨相呼入翠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两只小船靠近柳树堤岸,轻声吟唱着采莲的歌声,穿过前面的溪流。船上的女子在歌中倾诉自己的心事,而岸上的行人却无法得知她们的情感。女子们穿着金色的鞋,梳着翠绿的发饰,身上披着女萝和蕙草的装束。她们因贪恋花朵而耽误了归家的时光,急忙划桨呼唤着,驶入那翠绿的山水之间。


注释

字词注释:

  • 维舟:指的是小船。
  • 菱歌:采莲时唱的歌。
  • 衷肠事:内心的情感和秘密。
  • 金齿屐:指金色的鞋子。
  • 翠云篦:翠绿的头饰。
  • 女萝、蕙:植物名,装饰用。
  • 惜花贪折:因喜爱花朵而贪恋采摘。

典故解析: 这首诗运用了古代女子采莲的情景,象征着青春的浪漫和对美好事物的贪恋,同时反映了女子内心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丘崇,宋代诗人,作品风格清新,常以自然为题材,擅长描写生活中的细节,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江南水乡的繁荣时期,采莲活动频繁,诗人在此背景下,描绘了年轻女子在采莲中所经历的独特情感。


诗歌鉴赏

《鹧鸪天 其四 采莲曲》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和女子的柔情。开篇的“两两维舟近柳堤”便勾勒出了一幅恬静的江南水乡图,柳树摇曳,舟船轻摇,给人一种宁静的美感。“菱歌迤逦过前溪”则通过音乐与水流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诗中女子在歌中向心上人倾诉衷肠,显示出她们内心的情感世界,而岸上的行人却无法理解,这种情感的孤独感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

后半部分的描写更加生动,女子们的装扮细致入微,金齿屐和翠云篦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她们的美丽,也象征着青春的光鲜亮丽。最后一句“急桨相呼入翠微”则交代了时间的紧迫与归家的渴望,似乎暗示着青春的短暂与对于美好事物的留恋。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示了女子在采莲时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情感,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丽的交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两维舟近柳堤:描写小船靠近柳树,营造出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
  • 菱歌迤逦过前溪:女子们唱着采莲歌,声音悠扬,流淌在溪水中。
  • 曲中自诉衷肠事:在歌声中倾诉自己的心事,表现出情感的细腻。
  • 岸上行人那得知:岸上的人们听不到她们的心声,突显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心事比作歌曲,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曲中自诉”赋予歌曲生命,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如“金齿屐,翠云篦”,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采莲的情景,表达了年轻女子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内心情感的复杂,传达出一种对青春和爱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堤:象征柔美与宁静。
  • 菱歌:象征生命的活力与青春。
  • 金齿屐、翠云篦:象征美丽与青春的装扮。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也映射了女子内心的情感与社会文化背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齿屐”所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鞋子
    C. 一种船

  2. 诗中女子在歌中倾诉的是: A. 她的工作
    B. 她的心事
    C. 她的烦恼

  3.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自然风景
    B. 青春与爱情
    C. 社会问题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白居易的《采莲曲》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写了女子的情感,但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怀念;而丘崇的《采莲曲》则更侧重于青春的活力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个体经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