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 中秋》
时间: 2025-01-04 10:19: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梅 中秋
作者: 顾贞观 〔清代〕
月中秋半。正金波委地,绛霄层卷。
唱可哀空忆人间,记一曲宾云,桂亭双幔。
碧海青天,料今夜夜凉应倦。
又无言村杵,有泪边笳,不情邻管。
追思十年游伴。叹吴山烟冷,广陵潮满。
把清光比似元宵,问姮娥肯放。
花灯轻换,瓜果前头,小列个结璘香案。
怕佩声钗影,俱逐晓风零乱。
白话文翻译:
在中秋的月光下,正值秋半,金色的波光洒落在地面,绛红的云层层叠叠。
我不禁哀伤地回忆起人间的情景,想起那一曲悠扬的曲子,桂花亭中悬挂的双幔。
碧海和青天映衬着,想必今晚的凉意让人倍感疲倦。
又无言以对乡村的杵声,泪水在笳声中流淌,不愿去打扰邻居的管弦。
追忆十年前的游伴,叹息吴山的烟雾冷峭,广陵的潮水涨满。
我把清冷的月光比作元宵,向月中嫦娥询问她是否愿意放光。
花灯轻轻更换,瓜果在前头,整齐地摆放在香案上。
害怕那佩戴的钗声和影子,都随着清晨的微风变得零乱。
注释:
- 绛霄:指红色的天空,常用于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
- 宾云:指云彩,寓意悠扬的曲子。
- 桂亭:桂花亭,象征着中秋团圆的美好。
- 姮娥:指月宫中的嫦娥,传说中她是月亮的女神。
- 结璘香案:描绘摆放在香案上的瓜果,象征着节日的丰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贞观,清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其作品常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中秋佳节,正值团圆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月色、思念之情,表达对昔日游伴的怀念及对人间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望梅 中秋》是一首描绘中秋圆月之夜的诗作,诗人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深切怀念。开篇以“月中秋半”引入,描绘出浓厚的中秋气氛,接着通过“金波委地,绛霄层卷”展现出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唱可哀空忆人间”表达了对人间的思念,尤其是对曾经游伴的追忆,这种情感在诗中反复出现,构成了全诗的情感主线。
此外,诗中的意象如“桂亭”、“碧海青天”与节日的氛围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忧伤的情感。最后,诗人用“问姮娥肯放”来表达对月亮的渴望与思考,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过往的思索。
整首诗在优美的景色与深切的情感交融中,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团圆与怀念的渴望,深刻而动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月中秋半”:点明时间背景,正值中秋夜。
- “正金波委地,绛霄层卷”:描绘出金色的波光与红云,渲染出浓厚的秋意。
- “唱可哀空忆人间”:表达因月色而引发的思念之情,哀伤的情绪贯穿始终。
- “追思十年游伴”:追忆往昔的游伴,情感的深沉与长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光比作元宵,暗含中秋的象征意义。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得诗句更具生动性。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中秋佳节的美好向往,同时流露出对过往岁月及游伴的怀念,情感丰富而深邃。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团圆、思念,贯穿整首诗。
- 桂花:象征中秋的传统与美好,增添节日气氛。
- 波光与云彩:表现自然的静谧与美丽,映衬出心中的情感波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姮娥”指的是谁?
- A. 嫦娥
- B. 月亮
- C. 桂花
- D. 秋天
-
“金波委地”描绘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 A. 秋风
- B. 月光
- C. 雨水
- D. 霜雪
答案:
- A. 嫦娥
- B. 月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月亮和思乡的情感。
- 《水调歌头》苏轼:描绘中秋的情境,思念之情浓厚。
诗词对比:
- 顾贞观的《望梅 中秋》与李白的《静夜思》均以月亮为主题,前者更侧重于节日气氛与怀旧,后者则更关注于思乡之情,两个诗人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顾贞观研究》
- 《中秋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