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时间: 2025-01-07 23:55:10

捣麝已成灰。

密誓全非。

高楼帘影隔灯垂。

倚遍危栏浑不觉,暮雨寒时。

宋玉在墙西。

频误佳期。

如今情绪更凄迷。

春事飘零人渐老,空赋微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捣麝已成灰。密誓全非。
高楼帘影隔灯垂。
倚遍危栏浑不觉,暮雨寒时。
宋玉在墙西。频误佳期。
如今情绪更凄迷。
春事飘零人渐老,空赋微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麝香已经被捣成了灰烬,曾经的誓言如今已不再重要。高楼的帘影在灯光下垂落,我倚靠在高栏上,浑然不觉时光已逝,正值寒冷的暮雨时节。那位名作家宋玉曾在墙的西边,常常错过与心上人约定的美好时光。现在我的情绪更加凄凉,春天的事物渐渐凋零,我也渐渐老去,只能空自赋诗微言。

注释:

  • 捣麝:指将麝香捣烂,象征美好的事物已消逝。
  • 密誓全非:曾经的誓言已经完全不复存在。
  • 高楼帘影:高楼上的帘子投下的影子,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宋玉: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与爱情有关的典故,常被提及。
  • 佳期:美好的约定或时刻。
  • 春事飘零:春天的美好事物凋零,象征着时光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侃(1885年-1939年),字季刚,号梦白,近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教育家。他对古典诗词的研究和创作有很高的造诣,作品多涉及人生哲理和情感思考,风格沉郁而富有哲思。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黄侃的晚年,正值其对人生、爱情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时期。诗中流露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岁月无情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浪淘沙》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传达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第一句“捣麝已成灰”就开篇点明了美好事物的消逝,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惆怅。接下来通过“密誓全非”与“高楼帘影隔灯垂”的对比,突显了曾经誓言的破灭与孤独的环境。

“倚遍危栏浑不觉,暮雨寒时”描绘了诗人在寒雨中独自伫立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无所依靠的孤独感。宋玉作为古代文人的象征,在这里隐喻着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失落,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深度与情感的厚度。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事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最终,诗人以“空赋微辞”收尾,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力与无奈,留下了深刻的思考与情感余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捣麝已成灰: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暗示过去的美好已不复存在。
  • 密誓全非:曾经的誓言已经失去意义,表现出情感的破灭。
  • 高楼帘影隔灯垂:孤独的环境,暗示与外界的隔绝。
  • 倚遍危栏浑不觉,暮雨寒时:时光流逝的无觉,表达对环境的感受与心境的孤独。
  • 宋玉在墙西:提及古代文人,暗示对爱情的追忆。
  • 频误佳期:错过的美好时光,表现出无奈与惆怅。
  • 如今情绪更凄迷:现状的悲凉与内心的迷茫。
  • 春事飘零人渐老:春天的事物凋零,暗示生命的流逝。
  • 空赋微辞:最后的感慨,表达出无力与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与象征:麝香象征着美好,灰烬象征着消逝。
  • 对仗:如“高楼帘影隔灯垂”,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春事飘零,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通过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失落与对人生短暂的思考,情感基调深沉而又凄迷。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麝香:象征美好与珍贵的事物。
  • 高楼:象征孤独与隔绝。
  • 春天:象征生命与希望。
  • 宋玉:象征古代文人的爱情理想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捣麝”象征什么? A. 美好的事物
    B. 失去的爱情
    C. 生命的流逝
    D. 冷漠的环境

  2. 诗中“宋玉在墙西”提到的宋玉是指: A. 一位历史人物
    B. 一位现代诗人
    C. 一种花的名称
    D. 一种文学风格

  3.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乐
    B. 悲伤
    C. 激昂
    D. 平静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相比,黄侃的《浪淘沙》更侧重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李清照则表现了对失去爱情的深切思念。两者都蕴含着浓厚的个人情感,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更具抒情性,后者则更偏向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近现代诗词研究》
  • 《黄侃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