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时间: 2025-01-08 21:49:14

彻夜听吟蛩。

心尚能童。

月华如练露华浓。

有限年光无限事,定卜相逢。

采豆短篱东。

晓日曈昽。

衣沾不惜愿全同。

今我故应非昔我,快扩心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作者: 龙榆生 〔近代〕

彻夜听吟蛩。心尚能童。月华如练露华浓。
有限年光无限事,定卜相逢。
采豆短篱东。晓日曈昽。衣沾不惜愿全同。
今我故应非昔我,快扩心胸。

白话文翻译:

整夜听蟋蟀吟唱,心中依然如童年般纯真。
月光如丝,露水滋润浓厚。
有限的年华中却有无尽的事情,注定会再相逢。
在东边的短篱下采摘豆子,晨曦微曦。
衣服沾湿也无所谓,愿意与人共同承受。
如今的我与昔日的我已不相同,心胸也更加开阔。

注释:

  • 吟蛩:指蟋蟀的鸣叫,寓意孤独与思念。
  • :丝绸,形容月光似丝般柔和。
  • 露华浓:露水丰厚,暗示清晨的美好。
  • 定卜相逢:注定会相遇,体现命运的安排。
  • 晓日曈昽:形容清晨的阳光渐渐透出,意境温暖。
  • 衣沾不惜愿全同:不在乎衣服沾湿,愿意与人分享生活的点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龙榆生(1896年-1952年),原名龙纶,字仲华,号榆生,江苏南通人。近现代著名诗人,擅长词、诗,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20世纪初,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通过自然意象与个人情感结合,表达对生命的思考与珍惜,同时也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浪淘沙》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词作。诗人以“彻夜听吟蛩”开篇,描绘出一个宁静的夜晚,蟋蟀的吟唱不仅营造了孤独的氛围,也引发了诗人的思考。接着,诗人用“月华如练露华浓”展现了清晨的美丽,透出生活的希望与生机。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了童真的纯净,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在“有限年光无限事”中,诗人感悟到人生的短暂与丰富,暗示着在有限的生命中,经历的事情却是无尽的,令人感慨万千。接下来的“晓日曈昽”,则描绘出晨曦的温暖,象征着新生与希望。最后两句“今我故应非昔我”,则表明诗人对自身变化的认识,心胸的扩展,反映了成长与觉悟。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感悟与珍惜,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开放的心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彻夜听吟蛩”:描绘夜晚的孤独与思念,蟋蟀的鸣叫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2. “心尚能童”:即使经历了时间的流逝,内心仍然保持着童真与纯洁。
  3. “月华如练露华浓”:用柔和的月光与丰厚的露水描绘出清晨的美丽,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
  4. “有限年光无限事”:人生虽然短暂,但经历与感受却是无尽的,反映出对生活的珍视。
  5. “定卜相逢”:暗示命运的安排与人际关系的相遇。
  6. “晓日曈昽”:晨曦初现,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7. “衣沾不惜愿全同”:愿意与他人分享生活的点滴,无所畏惧。
  8. “今我故应非昔我”:自我反思与成长,表达出对自身变化的认识。
  9. “快扩心胸”:鼓励自己开放心胸,迎接新的生活与体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华如练”,将月光比作丝绸,柔和而美丽。
  • 拟人:蟋蟀的吟唱仿佛在诉说情感,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句子结构对称,增加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珍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纯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吟蛩:象征孤独与思念。
  2. 月华:象征宁静与美好。
  3. 露华:象征清晨的生机与滋润。
  4. 年光: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5. 晓日:象征希望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月华如练”中的“练”指的是什么?

    • A) 练习
    • B) 丝绸
    • C) 练武
    • D) 练气
  2.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

    • A) 晚霞
    • B) 露水
    • C) 星星
    • D) 风
  3. “今我故应非昔我”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自我的反思
    • D) 对他人的关心

答案

  1. B) 丝绸
  2. B) 露水
  3. C) 对自我的反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探讨时间与生命的主题,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两者均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情感。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宋词三百首》
  3. 《现代诗歌流派与流派变迁研究》

这些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词及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