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时间: 2025-01-08 22:52: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沧海恨难填。目极幽燕。
汉家陵阙梦魂牵。
记得边愁衙放晚,弄影花砖。
野哭遍江天。疮痏谁怜。
放怀道德五千言。
太华峰头卑五季,聊睡陈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一种对浩瀚海洋的无尽遗憾,尽管目光所及是幽幽的燕山,但汉朝的陵阙却在梦中不断牵动着我的思绪。回忆起那天边忧愁的晚霞,映照在花砖上的影子,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悲伤。江天之间回荡着野哭的声音,仿佛无人怜惜我心中的伤痕。放开胸怀,谈论那些道德经书的五千言,然而在太华峰头却感到卑微如尘,随意在此休憩,像陈抟那样安然自得。
注释
- 沧海:指大海,象征着辽阔与深邃的感情。
- 幽燕:指的是燕山,古代的一个地名。
- 汉家陵阙:指汉朝的帝王陵墓,象征着历史的荣耀与遗憾。
- 边愁:指边境的忧愁,反映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 弄影花砖:形容晚霞的影子映照在花砖上,具有一定的艺术美感。
- 疮痏:指伤痕,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无助。
- 道德:指儒家经典,强调道德教化。
- 太华峰:意指太华山,象征着高洁与隐逸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元戴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个人情感的表达,风格上偏向于抒情与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时值国家动荡、边境不宁,诗人通过自然景物与历史遗迹反映内心的忧虑与思考,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浪淘沙》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抒情词。词的开头“沧海恨难填”便已奠定了整首词的基调:深沉的遗憾与无尽的思念。海洋的浩瀚与个人的微小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辽阔的自然中感受到孤独和无奈。接着,“目极幽燕”引出了对历史的追忆,汉家的陵阙在梦中时常出现,仿佛在提醒着诗人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凋零。
在词的中段,诗人回忆起边境的忧愁,晚霞的影子与花砖的细腻描写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忧郁而美丽的画面。这种情感的抒发使得整首词不仅有视觉的美感,还有深层的情感共鸣。最后,诗人以“放怀道德五千言”自我宽慰,试图通过道德教化来抚慰内心的创伤,然而在太华峰头的卑微,反映出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感叹。整首词情感丰富,意象深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对社会、对个人命运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沧海恨难填:开篇即表明了对过去的深切遗憾,海洋的辽阔象征着无法弥补的失落感。
- 目极幽燕:目光所及的远方,意指对未知的向往与对已逝历史的追忆。
- 汉家陵阙梦魂牵:汉朝的辉煌历史在梦中萦绕,展示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 记得边愁衙放晚:边境的忧愁在晚霞中显得更加沉重,暗示着国家的不安定。
- 弄影花砖:自然景色的描写,增添了画面的美感。
- 野哭遍江天:对悲伤情感的外化,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无奈。
- 疮痏谁怜:自我感叹,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 放怀道德五千言:试图通过道德典籍来寻求心灵的慰藉。
- 太华峰头卑五季: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形成对比。
- 聊睡陈抟:以陈抟自适为例,表达了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海洋比作心灵的遗憾,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野哭遍江天”,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花砖”、“晚霞”等,描绘出优美的自然景象,增添了诗歌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的追忆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通过自然景物与历史典故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沧海:象征着广阔与遥远的遗憾。
- 幽燕:代表着历史的深邃与个人的向往。
- 汉家陵阙:体现了对国家历史的追忆与思考。
- 花砖:反映了细腻的美感与生活的点滴。
- 太华峰:象征着隐逸与高洁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沧海恨难填”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喜悦
C. 愤怒
D. 无聊 -
“汉家陵阙梦魂牵”中提到的“汉家”指的是哪个朝代?
A. 唐朝
B. 宋朝
C. 汉朝
D. 明朝 -
“放怀道德五千言”中的“道德”指的是?
A. 道教经典
B. 儒家经典
C. 佛教经典
D. 兵法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by 苏轼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by 辛弃疾
诗词对比:
- 魏元戴的《浪淘沙》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均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但魏元戴的诗更加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无奈,而苏轼则展现出一种更为积极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清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历史与文学的交汇:清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