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春草》
时间: 2025-01-08 22:12: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春草》
作者: 叶璧华 〔清代〕
一望碧无聊。
别路魂销。
踏青人去路迢迢。
惆怅雕鞍嘶马地,
生意难描。
花径雨连宵。
黛锁红桥。
铲除不尽是愁苗。
独爱湘帘低卷处,
绿衬裙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草色一片碧绿,令人感到无聊的景象。离别的道路让人心碎,踏青的人走得远远的,路途漫长。感到惆怅的马在雕鞍上嘶鸣,生意的景象难以描绘。花径上连绵的雨水洒落到夜晚,黛色的山峦锁住红色的桥。难以铲除的是那无尽的愁苦,就像愁苦的苗一样。诗人独爱那低垂的湘帘,正好衬托出她的绿裙腰身。
注释
- 碧无聊:碧绿的草色显得无聊。
- 别路魂销:离别的道路使人心魂消散,心情悲伤。
- 踏青:春天出游,踏青的活动。
- 雕鞍:精美的马鞍,象征高贵的骑乘。
- 生意难描:形容生意的情形难以用语言表达。
- 黛锁红桥:黛色的山峦锁住了红色的桥,描绘出景色的对比。
- 愁苗:比喻愁苦如同幼苗般难以去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璧华,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歌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常常表现出一种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浪淘沙 春草》创作于春天,诗人通过春草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愁苦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感受到的却是孤独与哀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情感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浪淘沙 春草》以春天的自然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便以“碧无聊”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却又令人感到孤寂的画面。离别的愁苦在诗中愈发明显,踏青的人逐渐远去,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思绪和感伤。诗人用“雕鞍嘶马地”传达出一种高贵却无法解脱的情感,似乎在暗示着生活的压迫与无奈。
“花径雨连宵”一句,展现了春雨绵绵的夜晚,给人以清新而又湿润的感觉。这种细腻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春雨之中,感受到那份愁苦的滋味。随后“独爱湘帘低卷处,绿衬裙腰”则是一种转折,展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湘帘低垂,绿裙轻摆,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整首诗在清新的春色中夹杂着浓厚的愁绪,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层次,让读者感受到那种春天的美丽与惆怅交织的复杂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望碧无聊”:一眼望去,草色碧绿却显得冷清乏味。
- “别路魂销”:离别的路让人心灵迷失,忧愁重重。
- “踏青人去路迢迢”:春游的人们渐行渐远,路途漫漫。
- “惆怅雕鞍嘶马地”:惆怅之感伴随着马儿的嘶鸣,生动描写了内心的愁苦。
- “生意难描”:生意的情形难以用语言阐述,体现诗人对现实的无奈。
- “花径雨连宵”:花香雨润,夜晚细雨绵绵,增强了诗的情境感。
- “黛锁红桥”:黛色的山锁住了红色的桥,形成强烈的对比。
- “铲除不尽是愁苗”:愁苦如同生长的苗,难以根除。
- “独爱湘帘低卷处”:诗人钟爱那低垂的湘帘,显露出一丝温柔与期待。
- “绿衬裙腰”:绿色的春草衬托着诗人的裙腰,象征着青春与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比喻为“愁苗”,形象而生动。
- 对仗:如“花径雨连宵”与“黛锁红桥”,形成优美的音韵。
- 拟人:马的嘶鸣赋予了情感,使得情景交融。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草的生机与离别的惆怅,反映了作者面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人在愁苦中寻求一丝温暖,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草:象征生命与希望,却也显露出孤独与无聊的情感。
- 雕鞍:象征高贵与自由,但与离别的愁苦相伴,展现出矛盾。
- 湘帘:象征柔美与温情,是诗人心灵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踏青”指的是什么活动?
A. 春游
B. 冬雪
C. 夏泳
D. 秋拾 -
“愁苗”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好
B. 幸福
C. 愁苦
D. 友谊 -
诗人最爱哪个意象?
A. 花径
B. 湘帘
C. 马鞍
D. 红桥
答案:1.A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叶璧华的《浪淘沙 春草》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杜甫则在春天的景象中融入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两者虽同为春天背景,却展现了截然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文集》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