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提干以诗惠分茶碗用韵为谢》

时间: 2025-01-01 15:25:50

秃尽春窗千兔毫,形容不尽意陶陶。

可人两碗春风焙,涤我三升玉色醪。

铜叶分花春意闹,银瓶发乳雨声高。

试呼陶妓平章看,正恐红绡未足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秃尽春窗千兔毫,
形容不尽意陶陶。
可人两碗春风焙,
涤我三升玉色醪。
铜叶分花春意闹,
银瓶发乳雨声高。
试呼陶妓平章看,
正恐红绡未足褒。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窗前,兔毫笔已经用尽,
却难以形容内心的陶醉与欢愉。
你端来的两碗春风般的饮品,
洗净了我三升如玉的美酒。
铜制的叶子分开了繁花,春意盎然,
银瓶中如乳般的雨声高亢响亮。
想要叫那陶醉的歌妓来平章一曲,
却怕那红绡的舞姿不够华丽。

注释:

字词注释:

  1. 秃尽:形容墨笔用尽。
  2. 兔毫:一种优质的毛笔,笔毛如兔子毛般柔软。
  3. 陶陶:意指陶醉、愉悦的状态。
  4. :烘焙、熏陶,指饮品的制作。
  5. 涤我:洗净、净化我的心灵。
  6. 玉色醪:指颜色如玉般的美酒,醪即米酒。
  7. 铜叶:指铜制的花叶装饰。
  8. 银瓶:指银制的酒瓶。
  9. 平章:一种古代的歌唱形式,通常由歌妓表演。

典故解析:

  • 春窗:春天的窗子,常用来象征春意。
  • 陶妓:古代歌妓,常在宴席上表演,寓意美丽与才艺的结合。
  • 红绡:红色的绸缎,常用来形容华丽的装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095年-约1170年),字景山,号东溪,南宋诗人,擅长诗词,尤以律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景色,情感细腻,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魏了翁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文化较为繁荣,诗人与友人共饮时,借饮茶与诗歌表达内心的陶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饮茶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中“秃尽春窗千兔毫”,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春日的宁静与诗人创作的激情;而“可人两碗春风焙”,则通过品茶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温暖的情感,仿佛春风拂面,令人愉悦。

接下来的“铜叶分花春意闹,银瓶发乳雨声高”,则通过自然的意象进一步增强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展现了春天的繁华与热烈。在最后两句里,诗人渴望歌妓的表演来增添宴席的热闹,同时又隐含着对美的追求与对华丽的渴望。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巧妙,既有自然的清新,又有生活的热烈,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感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秃尽春窗千兔毫:春天的窗前,兔毫笔已用尽,暗示创作的灵感已耗尽。
  • 形容不尽意陶陶:无法用言语表达内心的陶醉与喜悦。
  • 可人两碗春风焙:朋友端来的春风般的饮品,形象地描绘了茶的清新。
  • 涤我三升玉色醪:饮品洗净了我心中的烦恼,带来愉悦。
  • 铜叶分花春意闹:春意盎然,铜制装饰与盛开的花朵相映成趣。
  • 银瓶发乳雨声高:银瓶中的饮品声如雨般清脆悦耳。
  • 试呼陶妓平章看:想要叫来歌妓,展示更美的表演。
  • 正恐红绡未足褒:担心她的表演还不够华丽,无法匹配这美好的场景。

修辞手法:

  • 比喻:把春风与饮品进行比喻,形象生动。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如“雨声高”。
  • 对仗:如“铜叶分花春意闹,银瓶发乳雨声高”,形式对称,增强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品茶的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陶醉,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窗:象征春天的到来,带来新生与希望。
  • 兔毫:象征诗人的创作热情和灵感。
  • 春风:象征温暖、舒适和愉悦。
  • 玉色醪:象征美好的生活与情感。
  • 铜叶、银瓶:象征生活的富庶和繁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秃尽春窗千兔毫”意指什么?

    • A. 诗人创作灵感用尽
    • B. 春天的窗户
    • C. 兔子很多
  2. “可人两碗春风焙”中的“春风”指的是什么?

    • A. 气候
    • B. 茶饮
    • C. 花朵
  3. 诗中提到的“陶妓”是指什么?

    • A. 陶艺家
    • B. 歌妓
    • C. 画家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魏了翁与陶渊明的饮酒诗歌都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但魏了翁更注重于宴饮的热闹与社交,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独处的宁静与淡泊。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古诗词的美学与文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