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虾蟆嚎沫为科斗,
蜾臝衔虫化细腰。
蠹穴荒陂有多少,
乾风湿雨各飞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图景:青蛙在田间鸣叫,像是在进行某种争斗;蜾蠃(即蜻蜓)衔着虫子,细腰轻盈;荒废的田埂上,虫蚁的巢穴有多少;在干燥的风和湿润的雨中,各种生物在田野中跳跃着。
注释:
- 虾蟆:青蛙的一种,常见于田间。
- 嚎沫:指青蛙叫声,带有吼叫的意味。
- 科斗:指竞争或争斗,形容青蛙在鸣叫中如同争斗一般。
- 蜾臝:蜻蜓的一种,通常捕食小昆虫。
- 细腰:形容蜻蜓的身体纤细。
- 蠹穴:指虫子所挖的巢穴。
- 荒陂:荒废的田埂。
- 乾风湿雨:自然环境的变化,表明气候的多样性。
- 飞跳:形容生物在环境中活泼的状态。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对自然生态的描绘,反映了当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宋代诗人常以自然为题材,抒发情感,与传统的“咏物”诗歌一脉相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年),字子华,号东皋,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以自然清新、质朴见长,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
创作背景:梅尧臣生活在宋代,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诗歌多反映自然景观及乡村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诗中青蛙的叫声如同争斗一般,传达出一种生命的激情,蜻蜓衔虫的形象则表现了自然中的捕食关系,显示出生态的平衡。诗人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展现了丰富的乡村生活,令人感受到田园的生动与和谐。诗的最后两句,“乾风湿雨各飞跳”,生动地描绘了不同气候下生物的活跃状态,表现了生命的顽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虾蟆嚎沫为科斗”:青蛙在田间叫声如同争斗,表现出环境的生动。
- “蜾臝衔虫化细腰”:蜻蜓衔着虫子,细腰轻盈,描绘了捕食者的灵巧。
- “蠹穴荒陂有多少”:荒废的田埂上虫子的巢穴数量,反映出生态的丰富。
- “乾风湿雨各飞跳”:在不同的气候中,各种生物活跃地跳跃,表现生命的顽强。
-
修辞手法:诗中采用了比喻,如“嚎沫为科斗”,将青蛙的叫声比作争斗,增强了生动性;拟人手法则体现在“各飞跳”,让生物有了生命的活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自然的生机与生态的和谐,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意象分析:
- 虾蟆: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声音。
- 蜾臝:象征灵巧与捕食者的角色。
- 蠹穴:象征自然生态的复杂性。
- 乾风湿雨:象征自然环境的变化与生物的适应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虾蟆”指的是哪种动物?
- A. 蛇
- B. 青蛙
- C. 鸭子
-
“蜾臝衔虫化细腰”中的“蜾臝”指的是哪种昆虫?
- A. 蚂蚁
- B. 蜻蜓
- C. 蝴蝶
-
诗中表现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
- A. 荒凉
- B. 生机勃勃
- C. 寂静
答案:
- B. 青蛙
- B. 蜻蜓
- B. 生机勃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孟浩然《春晓》
-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诗词对比:
- 比较梅尧臣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展现了自然的生动,但梅尧臣的诗更侧重于虫鸟的活跃,而王维则注重鸟鸣的悠扬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梅尧臣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