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依韵》
时间: 2025-01-01 10:42: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嫁异域去,不复临镜台。
念昔辞家时,岂为单于来。
适遐固亦命,配丑非由媒。
始欲并日月,今嗟随风埃。
仆侍共惨戚,山川空徘徊。
鸿鴈为之悲,肝肠为之摧。
宁闻琵琶乐,但闻琵琶哀。
休言羊酪甘,谁喜氊庐开。
故国万余里,此生那得回。
乃知女子薄,莫比原上莱。
白话文翻译:
嫁给异国他乡后,再也不曾照镜子。
想当年离家时,哪里是为了单于(匈奴的统治者)而来?
嫁到遥远的地方本是命运使然,配偶丑陋并非媒妁之言。
当初希望能并肩日月,现在却叹息随风而逝的尘埃。
侍女们共同感到悲惨,山川之间空自徘徊。
鸿雁为此悲哀,肝肠也因此撕裂。
宁可听到琵琶的乐声,也只听到琵琶的哀鸣。
不要说羊酪的美味,谁又喜欢帐篷打开的冷清?
故乡万余里,这一生又如何能回去?
才知道女子的命薄,不可比拟原上野菜。
注释:
- 单于:古代匈奴的统治者。
- 镜台:照镜子的地方,象征美丽与自我。
- 适遐:嫁到遥远的地方。
- 配丑:与丑陋的人结婚。
- 氊庐:帐篷,象征游牧生活的艰辛。
- 原上莱:原野上的野菜,象征平凡和卑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白华,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入观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再依韵》写于梅尧臣晚年,其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作者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生离死别的情感充斥其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再依韵》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表达了作者对离家和异乡生活的深刻感受。开篇即提到“嫁异域”,给人一种无奈和被迫的感觉,反映出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无力感。诗中多次提到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尤其是“念昔辞家时”,在对比中更显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用“随风埃”来形容自己曾经的美好愿望,如今却化为尘埃,这种失落感令人心痛。此外,诗中提到的侍女、鸿雁、琵琶等意象,均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悲哀的情绪,增强了诗的表现力。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出一位女性在异乡生活的无奈与苦涩,表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对命运的不屈抗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嫁异域去,不复临镜台。
一旦嫁到了异国他乡,就再也不照镜子了,暗示失去了自我和美丽。 -
念昔辞家时,岂为单于来。
回想起当年离开家时,哪里是为了单于的统治而来,表达了对当初选择的不甘。 -
适遐固亦命,配丑非由媒。
嫁到遥远的地方是命运所致,选择丑陋的配偶并非媒人的安排,显示出无奈。 -
始欲并日月,今嗟随风埃。
曾经渴望与日月同辉,如今只叹息随风而逝的尘埃,感慨理想的破灭。 -
仆侍共惨戚,山川空徘徊。
侍女们也感到悲伤,四周的山川显得空荡荡,增添了孤独感。 -
鸿鴈为之悲,肝肠为之摧。
鸿雁为她的遭遇感到悲伤,内心也因此撕裂,情感的深重在此体现。 -
宁闻琵琶乐,但闻琵琶哀。
宁可听到琵琶的乐声,也只听到琵琶的哀鸣,音乐的悲哀反映了心情的沉重。 -
休言羊酪甘,谁喜氊庐开。
不要说羊酪的美味,谁又喜欢帐篷打开带来的冷清与孤寂? -
故国万余里,此生那得回。
故乡距离万里,这一生又如何能回去,表达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
乃知女子薄,莫比原上莱。
才明白女子的命运是如此薄弱,无法与原野上的野菜相比,感叹命运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理想与日月并肩的愿望比作一个美好的愿景。
- 拟人:鸿雁为之悲,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无奈与悲哀,反映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命运的不屈抗争,展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 镜台:象征着女性的美丽与自我认知。
- 鸿雁:象征着离别与思乡,鸿雁在古诗中常与离愁相关。
- 琵琶:象征着音乐与情感,反映了内心的悲伤。
- 羊酪:象征着生活的物质享受,反衬出内心的空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单于”是指什么?
- A. 一种食物
- B. 匈奴的统治者
- C. 一种动物
-
诗中“仆侍共惨戚”意指什么?
- A. 侍女们也感到悲伤
- B. 侍女们在庆祝
- C. 侍女们不在乎
-
诗中提到的“氊庐”代表什么?
- A. 城市
- B. 帐篷,象征游牧生活
- C. 一种服装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故乡和往事的怀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无奈。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李清照: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梅尧臣更侧重于命运的无奈,而李清照则更多地体现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沉。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梅尧臣及其作品的详细介绍。
- 《古诗词鉴赏》:分析古诗词的技巧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