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绮翁游齐山寺次其韵》
时间: 2025-01-19 12:45: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苍山南望截云烟,中有绀宇通诸天。长桥直度清溪水,寒湖收潦旷平田。古木阴森大堤上,千峰浓淡高楼前。龙笋未迸角出缩,虎石乱踞筋拳挛。阴崖乳泉湿苔藓,阳谷暖气留兰荃。涧户晓辟烟的的,松轩夜启月娟娟。闻有谪僊乘兴入,飘然欲拍洪崖肩。玩游逐胜不觉远,露奇发怪工无全。扪萝但识康乐径,饮酒安问远公禅。清猿不到俗士耳,香草已入骚人篇。水鸟念佛次净界,野鹿衔花来象筵。在昔探赏犹可数,深景秀句今得传。辞韵险绝兹所骇,何特杜牧专当年。重以平淡若古乐,听之疏越如朱弦。秘藏褚中为不朽,咨诹坐上皆曰然。谁意麤官获此贶,洗去鄙吝空池边。聊欲报言罕驿使,春郊唯见雁连连。
白话文翻译:
向南望去,苍山截断了云烟,山中有绀蓝色的建筑直通天际。长桥横跨清澈的溪水,寒湖收起雨水,平坦的田野显得旷阔。古木阴森地生长在大堤上,千峰在浓雾与阳光中高低起伏。龙笋尚未长出尖角,虎石杂乱地占据了山腰。阴暗的崖壁上,泉水湿润了苔藓,阳光照耀下的谷地,温暖的气息留住了兰花。涧边的窗户在晨曦中打开,松林间的轩阁在夜晚映照着明月。听说有谪仙兴致勃勃地来到这里,飘然欲拍打那巨大的崖壁。游玩之中不觉已远离,露水奇景令人惊叹,工艺无不精妙。摸索着藤萝,唯知康乐的小径,饮酒时安问远公的禅意。清猿不作俗士之闻,香草已入骚人的诗篇。水鸟在净界中念佛,野鹿衔花前来象筵。往昔的探赏还可数得,今日的深景秀句得以传承。辞藻音韵险绝,令人惊骇,何以杜牧在当年独具一格。重在平淡如古乐,听来疏远如朱弦。秘藏在褚中以求不朽,坐上众人皆以此赞叹。谁曾想粗鄙的官员也能获得此等馈赠,洗去鄙陋与吝啬,留在池边空旷处。只是想向言语稀少的驿使报答,春天的郊外唯见雁阵连连。
注释:
- 苍山:指高大的山,象征着壮丽的自然景色。
- 绀宇:深蓝色的建筑,可能指寺庙或庄严的殿堂。
- 龙笋:比喻峭壁的山峰,形状像龙的嫩芽。
- 谪仙:指被贬的神仙,常用来形容高洁的人物。
- 康乐径:指一种安乐、宁静的小路,常见于山水诗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天池,宋代诗人,擅长古诗,尤其是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情感细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游历齐山寺时,表现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古人情怀的追慕,反映了他对生活、自然与道德的思考。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和绮翁游齐山寺次其韵》是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诗中透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求。整首诗情景交融,把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紧密结合,营造出一种幽静而高远的意境。开篇以“苍山南望截云烟”描绘了壮丽的山景,给人以开阔的视觉体验。接着通过“长桥直度清溪水”等句,细致描绘了桥、溪、湖、田的景象,表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自然环境。
诗中不断出现的“阴崖乳泉”“阳谷暖气”等意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体现出他对阴阳调和、自然生机的理解。此外,诗人在对比古今的过程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思考,尤其是对文化传承的关注。通过“清猿不到俗士耳,香草已入骚人篇”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当下文化的失落感和对古代文人的向往。
整首诗在用词上精炼,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梅尧臣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苍山南望截云烟:向南看去,苍山将云雾截断,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
- 中有绀宇通诸天:山中有深蓝色的殿宇,直通于天,象征着人间与天上相通。
- 长桥直度清溪水:长桥横跨在清澈的溪水上,展现出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
- 寒湖收潦旷平田:寒湖收起雨水,显得田野广阔而平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笋未迸角出缩”,将山峰比喻成龙的嫩芽,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如“清猿不到俗士耳”,赋予猿猴以人的感情,使得景物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文化的追忆,以及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的追求,同时也表现出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山:象征自然的壮丽与雄伟。
- 寒湖:代表静谧与思考。
- 龙笋: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清猿:代表自然中的灵性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梅尧臣的《和绮翁游齐山寺次其韵》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
- A. 战争
- B. 自然风光
- C. 生活琐事
- D. 人际关系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阴崖乳泉”主要体现了__的意境。
-
判断题:梅尧臣的诗歌风格常常以豪放为主。(对/错)
答案:
- B
- 自然变化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梅尧臣 vs 王维:两者皆描绘山水,但梅尧臣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而王维则偏向于哲理性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梅尧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