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罗浮虾蟆峰》
时间: 2025-01-19 19:00: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登罗浮虾蟆峰
作者: 黄渊 〔明代〕
招携斗酒陟崔嵬,
缁衣黄冠伴我来。
此日登高吾最上,
何方应律菊先开。
太清不动玉女细,
紫气轻移云母回。
天外母兄无恙否,
相望为停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与友人携带美酒,登上高峰的情景。身着黑色衣袍、戴着黄色冠帽的我,在这一天的登高活动中,是登得最高的那位。此时,菊花在何方已经悄然绽放?在这宁静的太清宫中,玉女的细腻气息并未动摇,紫气轻轻地飘动,犹如云母般回旋。我在天外遥想母兄的安好,不禁停下酒杯,彼此相望。
注释:
- 招携:招呼、携带。
- 斗酒:指的是一斗的酒,形容酒量大。
- 陟:登上、攀登。
- 崔嵬:形容山峰高耸。
- 缁衣黄冠:指道士的服饰,缁衣为黑色衣袍,黄冠为道士的头冠。
- 律菊:指的是应时开放的菊花,通常在重阳节时。
- 太清:道教中的清静之境,象征着安宁。
- 玉女:指的是天上的仙女,代表着美好、纯洁。
- 紫气:代表吉祥的气息。
- 天外:指遥远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渊,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主要以诗歌创作闻名。他的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为题材,表现出浓厚的道教文化影响。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重阳节(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登高赏菊节日,诗人在这一节日中攀登高峰,感慨人生,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与友人相聚的欢愉。
诗歌鉴赏:
《九日登罗浮虾蟆峰》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亲人的思念的佳作。诗的开头,诗人与友人携酒登高,展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情景,友人相聚的氛围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接着,诗人用“此日登高吾最上”表现出自己的骄傲,似乎在暗示着对人生高度的追求。
“何方应律菊先开”一句,表现出诗人对菊花的向往,菊花是重阳节的象征,代表着坚韧与高洁,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接下来的“太清不动玉女细”,则展现了诗人对静谧生活的向往,暗示着他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两句“天外母兄无恙否,相望为停杯”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情不自禁地思念起远方的亲人,停下酒杯,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切关怀和思念之情。在轻松的节日氛围中,诗人却也流露出了一丝淡淡的忧伤,体现了人生的多重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招携斗酒陟崔嵬:诗人与友人一起携带着美酒,攀登高峰。
- 缁衣黄冠伴我来:身着道士服饰的友人陪伴在侧。
- 此日登高吾最上:在这重阳节的登高活动中,自己登得最高。
- 何方应律菊先开:在何处已有菊花悄然绽放。
- 太清不动玉女细:宁静的太清宫中,仙女的气息未曾动摇。
- 紫气轻移云母回:紫气轻轻飘动,如同云母般回旋。
- 天外母兄无恙否:在远方的母兄是否安好?
- 相望为停杯:相互仰望,停下酒杯思念亲人。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缁衣黄冠”与“太清不动”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紫气轻移云母回”中“紫气”和“云母”通过比喻,描绘出仙境般的静谧场景。
- 拟人:将“天外母兄”拟作有情感的对象,表达了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登高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相聚的欢愉、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体现了人生的多重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斗酒:象征着欢庆与友谊。
- 菊花:象征高洁与坚韧,重阳节的象征。
- 太清:代表道教思想中的宁静与安详。
- 紫气:吉祥的气息,象征美好的未来。
- 玉女:象征纯洁与美好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清明节
- B. 中秋节
- C. 重阳节
-
“缁衣黄冠”指的是什么身份的服饰?
- A. 皇帝
- B. 道士
- C. 书生
-
诗中提到的“紫气”象征什么?
- A. 祥瑞
- B. 迷惑
- C. 悲伤
答案:
- C. 重阳节
- B. 道士
- A. 祥瑞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登高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但相较于黄渊的轻松愉悦,杜甫的作品更多地充满了对国家和人生的忧虑。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直接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黄渊对远方亲人的关怀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黄渊研究》
- 《古诗词鉴赏的艺术与技巧》
- 《重阳节的文化与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