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木》
时间: 2025-01-19 19:46: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绿橘生西山,得自髯翁家。
云此接活根,是岁当著花。
俛仰乃十霜,垂蠹纷相遮。
芳意竟寂莫,枯枝谩槎牙。
风土谅非宜,翁言岂予夸。
会令返故山,高深谢污邪。
石液滋旧根,山英擢新葩。
黄团挂霜实,大如崆峒瓜。
当有四老人,来驻七香车。
白话文翻译:
绿橘树生长在西山,来源于一位胡须苍白的老翁家。
听说这里的树根深扎土中,今年应该会开花。
但我俯仰之间已过了十个霜降,虫蛀的枝叶纷纷遮挡。
芳香的意境却显得极为寂寞,枯枝上只是徒然露出牙齿般的无奈。
这里的风土显然不适合,老翁的话岂是夸大其词。
终究会让我回到故乡,远离那些污秽的邪气。
石液滋润着旧根,山中英俊的花朵悄然绽放。
黄团果实挂满霜,个头如同崆峒山的瓜果一般。
应该会有四位老人,驾着七香车前来驻足。
注释:
- 绿橘:指一种柑橘类植物,象征生机与活力。
- 髯翁:指老年男子,胡须花白,常用来形容德高望重的长者。
- 活根:指生长健壮的根部。
- 俛仰:意指低头和抬头,形容时间的流逝。
- 垂蠹:虫蛀的意思,代表枯萎的状态。
- 谩槎牙:形容枯枝无力的状态。
- 风土非宜:意指这里的气候和土壤不适合生长。
- 石液:指岩石中的水分,滋养植物。
- 崆峒瓜:形容果实的巨大,崆峒是山名,象征高大和丰饶。
- 七香车:古代传说中的神车,象征着尊贵和神秘的来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君复,江苏常熟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及书法家,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作多描绘乡土风情,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两木》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对故乡自然环境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通过描写绿橘的生长过程,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两木》以绿橘的生长为线索,描绘了自然环境与人的深厚联系。诗中开头以“绿橘生西山”引出主题,展示了生命的顽强与希望。作者通过对绿橘的描写,表现出对于生长条件的思考,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随着诗句的深入,作者揭示了自然中的艰辛与美好,生动地表现出人们在追求理想生活过程中的无奈与期待。
诗中“俛仰乃十霜”一句,形象地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暗示着在漫长的人生中,生长与枯萎、希望与失落交织在一起。而“芳意竟寂莫,枯枝谩槎牙”则进一步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孤独,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同时,作者也提到风土的不宜,反映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与思考。
整首诗借用绿橘的生长过程,蕴含了作者对生命、对理想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哲理思考与情感寄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橘生西山:引入自然元素,强调生命的生机。
- 得自髯翁家:通过人际关系,表现人与自然的联系。
- 云此接活根:传递出对生长条件的期待。
- 是岁当著花:表达对未来的期盼。
- 俛仰乃十霜:强调时间流逝的无情。
- 垂蠹纷相遮:表现生命的脆弱与挑战。
- 芳意竟寂莫:表达孤独感与失落感。
- 枯枝谩槎牙:用夸张的比喻,描绘无奈。
- 风土谅非宜:反映对环境的思考。
- 翁言岂予夸:质疑他人的观点,暗示内心的挣扎。
- 会令返故山:渴望回归故乡,寻求安宁。
- 高深谢污邪:追求高尚的生活,远离污浊。
- 石液滋旧根:表现自然的滋养与生命的延续。
- 山英擢新葩:象征新生命的绽放与希望。
- 黄团挂霜实:描绘果实的丰硕,传达喜悦。
- 大如崆峒瓜:用比喻强调丰收的喜悦。
- 当有四老人,来驻七香车:寓意尊贵与神秘的来访,暗示未来的美好愿景。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黄团挂霜实”比喻丰硕的果实,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俛仰乃十霜,垂蠹纷相遮”,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绿橘生长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理解、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厚关系,同时反映了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橘:象征生机与希望。
- 髯翁:象征智慧与经验。
- 霜: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枯枝:象征失落与孤独。
- 石液:代表自然的滋养与生命的延续。
- 黄团:象征丰硕与喜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绿橘生西山”主要表达什么意象? A. 生机与希望
B. 失落与孤独
C. 时间的流逝
D. 人际关系 -
“俛仰乃十霜”中的“十霜”意指什么? A. 十个春天
B. 十个秋天
C. 十个霜降
D. 十个冬天 -
诗中提到的“髯翁”指的是: A. 一位年轻人
B. 一位老者
C. 一位诗人
D. 一位商人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将范成大的《两木》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范成大通过具体的植物生长描写,体现出生命的顽强;而陶渊明则通过桃花源的理想化描绘,展现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两者虽然风格不同,但都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世界:从唐诗到现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