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景祥院》
时间: 2025-01-17 10:23: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景祥院
作者:翁承赞 〔唐代〕
一溪拖碧绕崔嵬,
瓶钵偏宜向此隈。
农罢树阴黄犊卧,
斋时山下白衣来。
松多往日门人种,
路是前朝释子开。
三卷贝多金粟语,
可能心炼得成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景祥院的宁静环境:一条碧绿的溪水环绕着高耸的山峦,水边的瓶子和钵盂特别适合在这个地方安放。农忙之后,树荫下黄犊子安静地卧着,斋戒时,山下白衣僧人前来拜访。松树繁多,昔日的门徒在这里栽种,通往这里的道路是前朝释迦牟尼所开。三卷佛经中蕴含的珍贵智慧,或许能让人心灵的杂念化为虚无。
注释:
- 崔嵬:形容山势高耸的样子。
- 瓶钵:指佛教僧人用来乞食的器具。
- 农罢:农忙结束后,表示时节的变化。
- 斋时:指佛教僧人斋戒的时刻。
- 释子:指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
- 三卷贝多金粟语:指佛教经典,包含宝贵的教义和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翁承赞,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佛教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僧侣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景祥院作为一处著名的寺院,承载着丰富的佛教文化和历史。
诗歌鉴赏:
翁承赞的《题景祥院》以清新自然的视角,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中通过描绘一条碧绿的溪流,环绕崔嵬的山峦,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诗人用“农罢树阴黄犊卧”描绘农村的宁静,反映出农民的勤劳与自然的和谐美。斋时白衣僧人的到来,不仅增添了寺院的神圣感,也让人感受到宗教的宁静与智慧。
诗中提及的“松多往日门人种”,让人想起佛教的传承与教育,强调了过去与现在的联系。而“路是前朝释子开”,则隐含着历史的深邃与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最后,诗句“三卷贝多金粟语”充满哲思,表达了对佛教经典智慧的敬仰,暗示着心灵的修炼与提升。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展现了一个理想的修行场所,传达出诗人对静谧生活的向往与对佛教思想的认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溪拖碧绕崔嵬”:溪水如带,环绕高山,描绘了自然的美景。
- “瓶钵偏宜向此隈”:暗指佛教生活的简朴与宁静。
- “农罢树阴黄犊卧”:描绘农忙后的闲适情景,体现自然的和谐。
- “斋时山下白衣来”:白衣僧人代表了宗教的纯净与智慧。
- “松多往日门人种”:强调寺院历史的延续与传承。
- “路是前朝释子开”:道出佛教的传播与影响。
- “三卷贝多金粟语”:佛教经典的丰富,象征智慧的珍贵。
- “可能心炼得成灰”:隐喻心灵的修行与升华。
-
修辞手法:
- 比喻:溪水比作带,形象生动。
- 拟人:树阴下的黄犊子似乎在享受宁静的生活。
- 对仗:如“农罢”和“斋时”,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宁静的自然景色与佛教文化,表达了对心灵修行和自然和谐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溪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灵动。
- 黄犊:代表自然的纯真与闲适。
- 白衣:象征宗教的纯洁与智慧。
- 松树:代表坚韧与长久的生命力。
- 佛经:象征着深厚的智慧与内心的修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衣”指的是哪个群体? A. 农民
B. 僧人
C. 学者
D. 旅人 -
“三卷贝多金粟语”中的“金粟”主要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智慧
C. 宁静
D. 自然
答案:
- B. 僧人
- B. 智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翁承赞的《题景祥院》与王维的《鹿柴》都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前者更注重佛教文化的表达,而后者则强调了自然的幽静与人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