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荷叶杯 新月
作者:苏穆 〔清代〕
原文展示
昨夜蛾眉初见。西院。斜照碧阑干。
杏花刚喜试春寒。纤影耐寻看。
书案半留芳曲。残辉。掩烛不胜情。
玉钩教上画帘旌。梁燕梦双惊。
白话文翻译
昨夜,蛾眉般的新月初露头角,西院的斜阳照在碧色的栏杆上。
杏花刚刚开始感受到春寒的气息,纤细的身影让人耐心细看。
书案上留下了一半的香曲,残余的光辉映照下,烛火也显得无法承受这份情感。
玉钩似的月光洒在画帘之上,令人惊醒的双燕在梁上梦中双双惊飞。
注释
- 蛾眉:形容新月的形状,像蛾子的眉毛。
- 碧阑干:指青色的栏杆。
- 杏花:春天的花,象征春天的到来。
- 纤影:形容纤细的身影。
- 芳曲:指美好的歌曲或诗篇。
- 残辉:残余的光辉。
- 玉钩:形容月亮的弯曲形状,像玉制的钩子。
- 画帘:装饰性的帘子,上面可能有画作。
典故解析
- 蛾眉月:古代诗词中常用以形容新月,寓意柔美。
- 杏花:在古诗中象征着春天及生命的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穆,清代诗人,生平较少见于史料,主要以其细腻的诗风和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而受到后人喜爱。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情感,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季,作者对春天的初现充满了感慨与欣喜。诗中描绘了一个安静而优雅的夜晚,表现了诗人在欣赏春色时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荷叶杯 新月》是一首充满春意的抒情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新月、春花的感受。诗的开头以“昨夜蛾眉初见”引入,给人以清新之感,暗示着春天的到来。接着“西院”、“斜照碧阑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空间。杏花的“刚喜试春寒”则表现了春天的娇嫩与脆弱,诗人以“纤影耐寻看”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中“书案半留芳曲”显示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而“残辉。掩烛不胜情”则传达了内心情感的纠葛。最后一句“梁燕梦双惊”将整个情景推向高潮,双燕惊飞,象征着梦境的破碎和对美好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夜蛾眉初见” - 新月刚刚露面,象征新生。
- “西院斜照碧阑干” - 夕阳照在栏杆上,表现出一种温柔的景象。
- “杏花刚喜试春寒” - 春天的气息刚刚来临,杏花绽放。
- “纤影耐寻看” - 细腻的景象让人忍不住细看。
- “书案半留芳曲” - 桌上留下美好的音乐,暗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残辉掩烛不胜情” - 烛光映照下的情感无法承受。
- “玉钩教上画帘旌” - 月光照在帷幕上,增添了诗的意境。
- “梁燕梦双惊” - 燕子惊飞,象征梦的破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蛾眉”比喻新月。
- 拟人:杏花“喜试春寒”给予花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玉钩教上画帘旌”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展现了一种清丽而忧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蛾眉:代表新月,象征柔美与新生。
- 杏花: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活力。
- 残辉:象征着逝去的时光与未尽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蛾眉”是指什么? A. 新月
B. 太阳
C. 星星
答案:A -
“书案半留芳曲”中“芳曲”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歌曲
B. 花香
C. 书信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梁燕梦双惊”是指什么? A. 燕子飞走
B. 梦被惊醒
C. 以上皆是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苏穆的《荷叶杯 新月》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描写了月亮,但苏穆更注重春天的细腻情感,而李白则着重表现孤独与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