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其二》

时间: 2025-01-04 09:40:10

江南好,城上正啼乌。

少妇每题罗唝曲,游人偏爱莫愁湖。

襞锦寄书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南好,城上正啼乌。少妇每题罗唝曲,游人偏爱莫愁湖。襞锦寄书无。

白话文翻译:

江南真好,城头上正有乌鸦啼叫。年轻的少妇每次都在吟唱罗唝曲,而游人们偏偏喜爱莫愁湖。用襞锦寄书却无可寄托。

注释:

  • 江南好:江南地区风景宜人,气候温暖。
  • 城上正啼乌:城头上乌鸦正在叫,体现出一种生动的景象。
  • 少妇:年轻的已婚女性,指代的是生活在江南的女子。
  • 罗唝曲:一种流行的民间歌曲,通常是柔美动人的。
  • 游人:游览观光的人们,代表了外来游客。
  • 莫愁湖:位于南京的著名湖泊,以其美丽的风景闻名。
  • 襞锦寄书:襞锦是精美的织物,用来寄送书信,表达一种别离之情。
  • :没有,表示书信无法寄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皞日,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歌多描绘江南风光,情感细腻,常融入个人感受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望江南 其二》是在沈皞日游览江南时所作,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及对人情的思考。在这个时期,江南作为文化和经济的中心,吸引了大量文人雅士前来游玩,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情景和人们的情感交流。

诗歌鉴赏:

这首《望江南 其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江南的美丽和人们的生活情趣。开头一句“江南好,城上正啼乌”,以生动的画面切入,乌鸦的啼叫为宁静的江南增添了几分生气,反映出一幅自然和人文交融的场景。接着提到的“少妇每题罗唝曲”,将视角转向生活的细节,少妇的吟唱不仅展示了江南女子的柔美,也突显了江南文化的丰富和多样。

而“游人偏爱莫愁湖”,则通过游人的主观感受,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尤其是莫愁湖的风光,形成了一种情景交融的美感。最后一句“襞锦寄书无”似乎转向个人情感的表达,字面上看是书信的寄托,但实际上隐含了对人情的无奈和思念,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织中,深刻表现了江南的独特魅力与人文情怀,读来令人神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南好:强调江南的美好,设置诗的基调。
  2. 城上正啼乌:生动描绘出城头的景象,带来一种生活气息。
  3. 少妇每题罗唝曲:展示了江南女性的柔情与文化。
  4. 游人偏爱莫愁湖:表达了外来游客对江南美丽的向往。
  5. 襞锦寄书无:表达了诗人情感上的无奈与寄托。

修辞手法:

  • 比喻:没有明显的比喻,但通过具体景象传达抽象情感。
  • 拟人:乌鸦的啼叫被赋予生动的情感。
  • 对仗:各句之间有一定的对称与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旨在表达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同时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情的怀念,展现了江南独特的文化氛围与诗人的内心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象征着美丽、温暖与富饶。
  • 乌鸦: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日常的真实。
  • 少妇:象征着青春与柔情。
  • 罗唝曲:象征着文化与情感的交融。
  • 莫愁湖:象征着美丽的自然景观与人们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少妇每题罗唝曲”指代什么?

    • A) 年轻的女子在唱歌
    • B) 老年人讲故事
    • C) 男性在作诗
    • D) 小孩在玩耍
  2. “襞锦寄书无”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敬畏
    • B) 对人情的无奈
    • C) 对历史的怀念
    • D) 对未来的期待
  3. 诗中提到的“莫愁湖”象征着什么?

    • A) 文化的繁荣
    • B) 美丽的景色
    • C) 生活的烦恼
    • D) 经济的繁荣

答案:

  1. A) 年轻的女子在唱歌
  2. B) 对人情的无奈
  3. B) 美丽的景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美景,但更倾向于表达个人的哲理思考。
  • 《春望》:则是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江南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