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时间: 2025-01-06 09:38:35

红锦障泥杏叶鞯。

解鞍呼渡忆当年。

马骄不肯上航船。

茅店竹篱开席市,绛裙青袂断姜田。

临平风物故依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红锦障泥杏叶鞯。
解鞍呼渡忆当年。
马骄不肯上航船。
茅店竹篱开席市,
绛裙青袂断姜田。
临平风物故依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场景:红色的锦缎遮挡住泥土,杏树的叶子如鞯似的盛开。我呼喊着小渡船,忆起当年的往事。骄傲的马儿不愿意上船。茅草屋旁的小店和竹篱笆间,正好开设了集市,身着绛色裙子和青色衣袂的姑娘在姜田上走过。临平的风物依旧如昔。

注释:

  • 锦障:锦织的帷幕,通常用于形容华丽。
  • 泥杏叶鞯:杏树的叶子和鞯子(马鞍的垫子),形容春天的生机。
  • 解鞍:卸下马鞍,意指旅途的结束。
  • 呼渡:呼唤渡船,表现对往事的怀念。
  • :这里指的是马儿的傲慢,不愿意顺从。
  • 茅店:用茅草搭建的小店。
  • 青袂:青色的衣袖,通常指女子的服饰。
  • 姜田:种植姜的田地。
  • 临平:指临平地区,风景如旧,情感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石湖,浙江人,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田园生活,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范成大在临平一带游历时,借助于风景和生活细节,抒发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浣溪沙》是一首描绘自然与生活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一个生动的春日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深情回忆。首句“红锦障泥杏叶鞯”以生动的色彩和形象,呈现出春天的气息,既有视觉的美感,也暗含了对生活的热爱。接下来的“解鞍呼渡忆当年”通过具体的动作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旅途的怀念,仿佛能听见那远去的渡船声。

中间的“马骄不肯上航船”则带有一丝幽默,骄傲的马儿不愿意上船,似乎在反映出人和自然的和谐与不和谐。最后几句以“茅店竹篱开席市”转向生活的细节,描绘了乡村的集市热闹场景,身着绛裙青袂的姑娘们更是为这幅画卷增添了生动的色彩。最后一句“临平风物故依然”则是感慨时间的流逝与风物的永恒,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情感真挚,风格清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过去的追忆,读后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锦障泥杏叶鞯:色彩鲜艳的锦缎遮挡住泥土,杏树的叶子如同马鞍,暗示春天的到来。
  • 解鞍呼渡忆当年:卸下马鞍后呼唤渡船,勾起了对往昔旅途的怀念。
  • 马骄不肯上航船:傲气的马儿不愿意上船,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茅店竹篱开席市:小店和竹篱笆之间的集市,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
  • 绛裙青袂断姜田:穿着绛色裙子和青色衣袂的姑娘在田间走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乡村生活。
  • 临平风物故依然:临平的风景依旧如昔,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杏叶比作鞯子,生动形象。
  • 拟人:马骄傲地拒绝上船,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绛裙青袂”,形成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人事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南宋时期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锦:象征华美与温暖,传达春天的气息。
  • 杏叶:春天的象征,生机勃勃。
  • :象征自由与骄傲,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 茅店:乡村生活的象征,体现了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 绛裙青袂:代表乡村女子的形象,生动鲜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马骄不肯上航船”暗示了什么? A. 马儿很聪明
    B. 马儿很骄傲,不愿意顺从
    C. 马儿喜欢水

  2. “茅店竹篱开席市”描绘了什么场景? A. 热闹的集市
    B. 安静的山林
    C. 荒凉的田野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正确吗?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临江仙》(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浣溪沙》同样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但前者更多体现了对月的思考和人生哲理,而后者则更侧重于自然与乡村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寄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 《范成大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