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翠轩》

时间: 2025-01-17 10:25:37

地与烦嚣隔,登临翠色中。

雨余千亩竹,霜过一山松。

逸兴云无尽,幽怀水不穷。

绝胜花满眼,只得片时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地与烦嚣隔,登临翠色中。
雨余千亩竹,霜过一山松。
逸兴云无尽,幽怀水不穷。
绝胜花满眼,只得片时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宜人的自然环境。诗人登上高处,四周被翠绿的山色环绕。雨后,千亩竹林焕发生机;霜后,一座山上的松树显得格外挺拔。诗人感慨于无尽的逸兴,如同云朵般飘渺;他的幽幽情怀又如水般无穷无尽。尽管眼前的花朵美丽无比,但转瞬即逝,只留下片刻的红色。

注释:

  • 烦嚣:喧嚣、嘈杂,指世俗的纷扰。
  • 翠色:绿色的山色,形容自然之美。
  • 雨余:雨后。
  • 千亩竹:形容竹林广阔,生机盎然。
  • 逸兴:指超凡脱俗的兴致。
  • 幽怀:内心的幽静情怀。
  • 绝胜:极为优秀,超越其他。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逸兴云无尽”意象可与古人对自然的超脱情怀相联系,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与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瓘,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偏僻的山林中,诗人借自然之美抒发内心的清幽与超脱,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揽翠轩》以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逃离。诗的开头“地与烦嚣隔”,直接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强调了自然的宁静与城市的喧嚣之间的对比。诗人登高远眺,四周的翠色环绕,让人感受到一种心境的开阔与舒适。

接下来的“雨余千亩竹,霜过一山松”,通过生动的自然景物描写,展现出雨后竹林的生机与霜后的松树的坚韧。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生命力的歌颂。

“逸兴云无尽,幽怀水不穷”则将诗人的情感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表达出他对自由与心灵寄托的向往。诗人在此刻感受到的无限逸兴和幽深情怀,正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结果。

最后一句“绝胜花满眼,只得片时红”,则是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叹。尽管眼前的花朵绚丽夺目,但它们的绽放是短暂的,带给人的是一种亘古不变的哲理思考:美好与短暂常常并存。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地与烦嚣隔”:诗人与喧闹的世界隔绝,环境清静。
    2. “登临翠色中”:登上高处,四周被绿色的山色包围。
    3. “雨余千亩竹”:雨过后,竹林生机勃勃,呈现出千亩之广。
    4. “霜过一山松”:霜打过后,松树显得更加挺拔。
    5. “逸兴云无尽”:诗人的兴致如云般无穷无尽,形象而抽象。
    6. “幽怀水不穷”:内心的幽静情怀,如水般绵延不绝。
    7. “绝胜花满眼”:眼前的花儿美丽,超越其他景物。
    8. “只得片时红”:然而,美丽的瞬间是短暂的,令人惋惜。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手法,如“逸兴云无尽”与“幽怀水不穷”构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

意象分析:

  • :象征着高洁与坚韧,生机盎然,代表自然的美好。
  • :象征着坚韧不拔,寓意长久与恒心。
  • :代表着自由与飘逸,表达诗人心境的超然。
  • :象征着情感的深邃与流动,表现内心的幽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烦嚣”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的宁静
    • B. 世俗的嘈杂
    • C. 诗人的情怀
  2. “雨余千亩竹”中的“千亩”意指:

    • A. 竹林的广阔
    • B. 竹子的品种
    • C. 竹子的数量
  3.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

    • A. 追求财富
    •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瞬间美好的珍惜
    • C. 对人际关系的探讨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中描绘的高山与陈瓘的《揽翠轩》中宁静的竹林形成对比,前者表现出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后者则强调静谧与内心的幽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