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途中》
时间: 2025-01-19 20:46: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途中
廖行之
人家二月燕始归,
春阴还近清明期。
我行东指来江上,
杰木夹径如旌旗。
驱驰不惮百里远,
解后时醉青帘垂。
悬知故人隐山市,
相见甫迩黄生眉。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二月,燕子开始归来,
春天的阴云渐渐接近清明时节。
我沿着江边向东行走,
高大的树木夹道而立,宛如旌旗迎风。
我驱马而行,不怕路途遥远,
解开马鞍后,醉意朦胧,青帘低垂。
不知道故人在隐秘的山中,
初见时他眉头微皱,不知为何。
注释
字词注释:
- 燕始归:指春天到来,燕子开始返回北方。
- 春阴:春天的阴云,象征着阴雨天气。
- 杰木:高大的树木。
- 旌旗:指旗帜,比喻树木高大挺拔,像迎风飘扬的旗帜。
- 驱驰:驱马快速前行。
- 解后:指卸下马鞍。
- 青帘:青色的帘子,这里可能象征着醉意朦胧的状态。
- 甫迩:刚刚相见。
典故解析:
- 清明期:指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通常在阳历4月4日或5日,是祭扫先人的日子。
- 隐山市:可能是指诗人所知的故人居住的隐秘山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往往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春日途中》是在春天的旅途中创作而成,反映了诗人在春日的美好景色中,游览江边,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情景。同时也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春日途中》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与旅行情趣的诗。诗的开头以“人家二月燕始归”引入春天的气息,燕子的归来象征着春天的开始,充满了生机。接着提到“春阴还近清明期”,春天虽然已经来临,但天气依旧阴沉,暗示着春雨的频繁。这种交替的自然景象,展现了春日的多变和复杂。
当诗人提到“我行东指来江上”,描绘出他沿着江边行走的情景,杰木如旌旗般屹立两旁,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表现出一种亲近自然的惬意。接下来的“驱驰不惮百里远”则突出了诗人对旅途的热爱与追求,即使路途遥远也毫不在意。
最后两句“悬知故人隐山市,相见甫迩黄生眉”则以故人作为结尾,表达出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还蕴含了对友人深厚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家二月燕始归:描绘了春天的到来,燕子归来预示着生机。
- 春阴还近清明期:春天的阴云逐渐临近清明节,表达了时间的流逝。
- 我行东指来江上:诗人向东行走,朝着江边,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 杰木夹径如旌旗:高大的树木像飘扬的旗帜,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驱驰不惮百里远:不惧路途遥远,表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态度。
- 解后时醉青帘垂:卸下马鞍后,醉意朦胧,表现出旅行的惬意。
- 悬知故人隐山市:思念的故人隐居在山中,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相见甫迩黄生眉:初见时故人眉头微皱,暗示着对相见的期待与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木比作旌旗,生动形象。
- 拟人:以“燕始归”赋予燕子以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使得诗歌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故人的思念,情感真挚,充满了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象征春天和生机。
- 清明:代表着传统文化和对先人的追思。
- 江:水的象征,流动而生生不息。
- 木:高大的树木象征着生命的茁壮与力量。
- 帘:象征着醉意和轻松自在的心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春日中,燕子归来的时间是哪个月份?
- A. 一月
- B. 二月
- C. 三月
- D. 四月
-
诗中提到的“清明期”指的是什么?
- A. 农历新年
- B. 祭扫先人的节日
- C. 中秋节
- D. 端午节
-
诗人沿着哪个方向行走?
- A. 西
- B. 南
- C. 东
- D. 北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但廖行之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李白则更突出了壮丽的山水与个人的豪情。两首诗在风格上虽各有千秋,但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华诗词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