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垣战罢五单于,
北驿吹尘捧国书。
欲识一声震夷貊,
契丹新进九龙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是在寒冷的边境,经过五位单于的战斗,北方的驿站上,尘土飞扬,手中捧着国家的文书。想要听到那一声震动夷族和貊族的消息,却只见契丹的新车驶来。
注释:
- 寒垣:寒冷的边境墙,指边境地区。
- 五单于:指的是古代北方民族(如匈奴)的领袖,数量上可能是泛指。
- 北驿:北方的驿站,负责传递邮件和消息。
- 捧国书:手中捧着国家的公函或文书。
- 震夷貊:震动夷族和貊族,指的是对这些民族的威慑。
- 契丹:指的是北方的契丹民族。
- 九龙车:契丹的豪华车马,象征着权力和富贵。
典故解析:
- 单于:古代匈奴的称号,代表北方游牧民族的领袖。
- 夷貊:指的是古代的边境民族,通常是对敌对民族的统称。
- 九龙车:历史上象征着皇权与威望,契丹族的崛起使其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生卒年不详),字君实,号静斋,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边塞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北方民族频繁侵扰边界之际,诗人在战乱的背景下,表现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边塞的寒冷与战后的沉寂,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思考。开头“寒垣战罢五单于”用寒冷与战斗的意象,直接带出边疆的苦寒与战斗的疲惫,使人感受到战后的荒凉。接着“北驿吹尘捧国书”,描绘了驿站的忙碌与紧迫,国家的命运在此一刻显得尤为重要。
“欲识一声震夷貊”传达出诗人渴望了解边疆消息的情感,这种对信息的渴求反映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而最后一句“契丹新进九龙车”则是对北方契丹民族兴起的警觉,九龙车的出现象征着新的威胁和挑战,暗示着那些游牧民族对宋朝的威胁。
整首诗在写景的同时,蕴含了深厚的历史背景与民族情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思考,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垣战罢五单于:描绘了边疆的寒冷与战斗的结束,暗示了战后恢复的艰难。
- 北驿吹尘捧国书:在驿站的尘土飞扬中,国家的公文显得格外重要,传递着紧急的消息。
- 欲识一声震夷貊:表现出诗人对边疆局势的关注,想要了解敌对民族的动向。
- 契丹新进九龙车:契丹的兴起意味着新的威胁,九龙车象征着权势与荣耀,预示着未来的挑战。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垣”与“北驿”,形成自然的对比。
- 象征:九龙车象征着契丹的强大与权力。
- 暗喻:将“国书”视为国家命运的承载,折射出政治的紧迫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边疆的战斗与国家的公文,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刻忧虑,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敏锐捕捉,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垣:象征边境的严酷环境。
- 国书:代表国家的命运与决策。
- 九龙车:象征契丹的权力与威望。
这些意象不仅具备表面的景物描写,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体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个时期的情景?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元代 -
诗中提到的“九龙车”象征什么? A. 贫穷
B. 和平
C. 权力
D. 战争 -
“欲识一声震夷貊”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了解自然
B. 了解边疆消息
C. 了解文化
D. 了解历史
答案:
- B. 宋代
- C. 权力
- B. 了解边疆消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 岳珂的《宫词一百首》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描绘了边塞的情景,前者更加关注国家的命运与民族的兴衰,后者则以自然景观为主,通过描写壮丽的山河表达个人的豪情。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岳珂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