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隐精舍》
时间: 2025-01-01 10:32: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隐精舍
千古仪型竹隐堂,此身虽晦道弥光。
轩裳不入山林梦,尘土难侵冰雪肠。
清影雅宜梅共瘦,高风堪与菊同芳。
斯文一派流传远,羞把庭槐祝二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秘而高雅的竹林书舍,尽管身处阴暗之中,其内心却散发着光明。身着华丽服装的人难以融入山林的梦境,尘世的纷扰无法侵染那如冰雪般纯洁的心灵。清淡的身影与梅花相映成趣,高洁的风范与菊花同样芬芳。这种文雅的气质将永远流传下去,哪能用庭院中的槐树来祝贺那位二郎神。
注释:
字词注释:
- 仪型:指风范、气度。
- 晦:隐晦、暗淡。
- 轩裳:华丽的衣服。
- 尘土:指世俗的烦扰。
- 冰雪肠:比喻内心的纯洁与冷静。
- 清影:清幽的身影。
- 高风:指高尚的品德。
- 斯文:指文雅的气质。
- 庭槐:庭院中的槐树,象征平凡。
典故解析:
- 梅与菊:梅花象征高洁、坚韧,菊花则象征高雅和清逸,二者都与诗人所追求的高洁品德相符。
- 二郎神:传说中的神仙,常用来比喻世俗的荣耀与功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清雅、隽永著称,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竹隐精舍》创作于苏良隐居于竹林之际,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超脱。诗中所描绘的环境与心境,展现了他对高洁品德的追求。
诗歌鉴赏:
《竹隐精舍》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竹隐堂的意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高洁的追求。诗开头以“千古仪型竹隐堂”引入,立即让人感受到一种悠远的古典气息。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与诗人的品德理念高度契合。
接下来的“此身虽晦道弥光”,表现了诗人虽身处阴暗的环境,却心怀光明,暗示他对道理与真理的坚定信仰。反观“轩裳不入山林梦”,则是对华美外表的讽刺,指出那种繁华是无法融入自然的美好梦境的。而“尘土难侵冰雪肠”则强调了诗人内心的纯净,显示出他对世俗纷扰的蔑视。
后面几句通过梅花与菊花的对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清雅高风的追求。诗的结尾“羞把庭槐祝二郎”,则是对世俗荣华的拒绝,彰显了诗人的高洁志趣与追求。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灵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古仪型竹隐堂”:诗人以“竹隐堂”作为象征,说明其隐居的生活方式与高雅气质。
- “此身虽晦道弥光”:身处黑暗之中却能发出光明,表达内心的信仰与坚持。
- “轩裳不入山林梦”:华丽的外表无法融入自然的宁静,批判浮华。
- “尘土难侵冰雪肠”:内心的纯洁与世俗的纷扰对立,强调心灵的高洁。
- “清影雅宜梅共瘦”:将自身的优雅与梅花相提并论,体现高洁的气质。
- “高风堪与菊同芳”:与菊花同样的高尚品德,表达自我价值观。
- “斯文一派流传远”:文雅的气质将会被后人所传颂。
- “羞把庭槐祝二郎”:对世俗名利的拒绝,强调高洁的志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冰雪肠”比喻内心的纯洁。
- 对仗:如“梅共瘦”与“菊同芳”,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 象征:竹、梅、菊等意象象征高洁的品德。
主题思想: 整首诗意在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高洁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对世俗功名的超脱与拒绝,强调了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高洁、坚韧。
- 梅:象征清雅与坚韧。
- 菊:象征高洁品德。
- 冰雪:象征纯洁与冷静。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竹、梅、菊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君子之象,代表着高洁的品德与坚韧的精神,这些意象在诗中共同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精神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竹隐堂”象征什么? A. 物质的富有
B. 隐逸的生活
C. 世俗的追求
D. 名利的渴望 -
“此身虽晦道弥光”表达的意思是: A. 身处困境
B. 内心光明
C. 外表华丽
D. 遇到挫折 -
“羞把庭槐祝二郎”中的“二郎”指代的是: A. 诗人的朋友
B. 世俗的荣耀
C. 乡村的生活
D. 自然的美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隐逸生活的理想与对自然的热爱。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了山林之间的宁静与人心的归属。
诗词对比: 对比苏轼的《题西林壁》:二者都涉及到自然与内心的关系,但苏轼的作品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而苏良则更倾向于内心的高洁与隐逸的志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多位宋代诗人的代表作品,供读者参考。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提供更深入的诗词分析与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