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 自颍上县欲还吴作》
时间: 2025-01-01 09:53:49意思解释
应天长 自颍上县欲还吴作
作者: 叶梦得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松陵秋已老,正柳岸田家,酒醅初熟。 鲈脍莼羹,万里水天相续。 扁舟凌浩渺,寄一叶暮涛吞沃。 青箬笠,西塞山前,自翻新曲。 来往未应足。便细雨斜风,有谁拘束。 陶写中年,何待更须丝竹。 鸱夷千古意,算入手比来尤速。 最好是,千点云峰,半篙澄绿。
白话文翻译:
松陵的秋天已经渐渐老去,正值柳岸的田家正在收获,酒醅也刚刚酿好。 鲈鱼刺身和莼菜羹,万里水天连绵不绝。 小船在浩渺的水面上漂浮,寄托着一叶在暮色中的波涛里沉浮。 青色的箬笠,站在西塞山前,自己又唱起了新曲。 来来往往似乎还不够。即便是细雨斜风,有谁在拘束呢? 陶渊明的中年生活,我何必再需丝竹乐器。 鸱夷的千古情怀,算起来比我现在的心情更为迫切。 最好的,是那千点的云峰,和半根篙子在澄澈的绿水中。
注释
- 松陵:指松陵地区,今江苏省。
- 酒醅:指酿酒用的原料,酒的初步成品。
- 鲈脍:鲈鱼的生鱼片。
- 莼羹:用莼菜做的羹汤。
- 青箬笠:青色草帽,通常用来遮阳避雨。
- 西塞山:在今湖北省,因诗人居住地而提及。
- 鸱夷: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象征着高洁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梦得(1070年-1141年),字宗正,号香山,南宋初年著名诗人、词人、官员。他以诗、词俱佳而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动乱,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抒发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叶梦得的《应天长》以清新自然的笔调展现了秋天的景色与人们的生活。诗中,松陵的秋景描绘得细腻而真实,尤其是酒醅的初熟,喻示着丰收的期待和生活的美好。鲈鱼和莼菜的搭配,体现了诗人对地方美食的热爱,也暗示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中“扁舟凌浩渺”的意象,渲染出一种孤舟远行的惬意,诗人在浩渺的水面上,倾诉着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向往。青箬笠的描写,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的装束,更是一种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
“陶写中年,何待更须丝竹”,这里提到陶渊明,表现了诗人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崇敬与向往,反映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逍遥自在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松陵秋已老:描绘秋天的景象,暗示时间流逝。
- 正柳岸田家,酒醅初熟:描绘乡村生活,丰收的喜悦。
- 鲈脍莼羹:突显地方美食,表现对生活的热爱。
- 万里水天相续:表达水天相接的辽阔,象征自由。
- 扁舟凌浩渺:小舟在水中的漂浮,寓意孤独与自由。
- 寄一叶暮涛吞沃:白描舟行暮色,暗含人生的沉浮。
- 青箬笠,西塞山前,自翻新曲:自然与音乐的融合,展现田园风光。
- 来往未应足:表现对生活的追求,总觉得不够。
- 便细雨斜风,有谁拘束:即便有风雨,也无所拘束。
- 陶写中年,何待更须丝竹:对陶渊明的崇敬,追求简朴的生活。
- 鸱夷千古意:引述古人高洁情怀,表达个人的情感。
- 最好是,千点云峰,半篙澄绿:理想的生活状态,追求自然之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与人生相联系,表现哲理。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人的情感,增强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结构均衡,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陵:象征着乡村的宁静与自然。
- 酒醅:代表着丰收与生活的乐趣。
- 鲈脍莼羹:体现地方特色与生活情趣。
- 青箬笠: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 云峰:代表理想的追求与自然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酒醅”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鱼
B. 一种酒的初步成品
C. 一种蔬菜
D. 一种乐器 -
诗中“青箬笠”有什么象征意义? A. 富贵
B. 自由
C. 忍耐
D. 忧愁 -
叶梦得在诗中提到的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先秦
D. 明代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描绘隐逸生活的理想,但更侧重于自我归隐的情感。
- 李白的《将进酒》:表现的是豪放与洒脱的生活态度,情感基调与叶梦得的追求自由有相通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叶梦得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