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皮杂诗 其五》

时间: 2025-01-03 11:25:11

佛阁峙城隅,登临六月须。

冶游来学侣,膜拜走村姑。

笑语人成市,笙歌日欲晡。

忽闻声扰扰,归去各将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佛阁峙城隅,登临六月须。
冶游来学侣,膜拜走村姑。
笑语人成市,笙歌日欲晡。
忽闻声扰扰,归去各将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佛阁矗立在城角,正值六月,爬上去欣赏风景。游玩的人们都带着朋友来,村姑们则在一旁恭敬地膜拜。市集上笑声不断,笙歌声在暮日下悠扬。突然间听到喧闹声,大家纷纷返回各自的家中。

注释:

  • 佛阁:指供奉佛像的高阁,通常用来表示佛教的文化和氛围。
  • :屹立、矗立。
  • 冶游:出游、游玩。
  • 膜拜:恭敬地拜见,表示尊重。
  • 走村姑:指村里的姑娘,可能是当地的风俗或民俗活动的参与者。
  • 笙歌:笙是一种乐器,歌声指音乐。
  • 欲晡:快要傍晚的时候。
  • 声扰扰:喧闹的声音。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佛阁、村姑、市场信息的描绘,展现了清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与宗教信仰的交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天谊,清代诗人,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现生活中的细腻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风貌以及对自然与人文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南皮杂诗 其五》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诗人通过佛阁的描写勾勒出宁静的宗教氛围,表现了人们在游玩中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诗中的“登临六月须”,展现了诗人对夏季的喜爱与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与生命的流转。诗人在“冶游来学侣”中提到游玩者与朋友的陪伴,暗示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接着“膜拜走村姑”描绘了村姑们的虔诚,展示了人们对信仰的尊重与向往。

“笑语人成市,笙歌日欲晡”则将场景转向喧闹的市集,表现了生活中的欢声笑语,充满了活力与生机。最后一句“忽闻声扰扰,归去各将雏”则通过突如其来的喧闹声结束了这幅画面,带出了生活的忙碌与匆匆,仿佛在提醒着人们珍惜当下的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生动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及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充满了温暖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佛阁峙城隅:佛阁矗立在城市的角落,暗示了宗教与城市生活的交融。
  2. 登临六月须:在六月时节登上阁楼,感受夏日的气息。
  3. 冶游来学侣:与朋友一同游玩,展示社交的乐趣。
  4. 膜拜走村姑:村姑们恭敬地膜拜,反映了对传统信仰的尊重。
  5. 笑语人成市:市集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展现了生活的热闹。
  6. 笙歌日欲晡:笙歌声响起,正值傍晚,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7. 忽闻声扰扰:突然传来喧闹声,暗示生活的忙碌与变化。
  8. 归去各将雏:大家纷纷回家,带着各自的孩子,体现了家庭的温暖。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意象:通过佛阁、村姑、市场等意象,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拟人:通过“笑语”、“笙歌”来赋予声音以生命,增强了场景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而又热闹的场景,传达了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珍视,表现了生活的美好与温暖,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人文情怀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佛阁:象征信仰与宁静。
  • 村姑:代表传统与乡土情怀。
  • 市场:象征生活的热闹与繁华。
  • 笙歌:代表快乐与艺术的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佛阁”象征什么? A. 自然
    B. 信仰
    C. 财富

  2. “笑语人成市”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安静
    B. 热闹
    C. 忧愁

  3. 诗人通过“归去各将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家庭温暖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与生活的和谐与宁静,但更侧重于孤独的思考。
  • 孟浩然《春晓》:强调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古诗词基础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