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题刘巩园《味菜根轩图》代同社友》

时间: 2025-01-06 13:25:40

东访岱宗碑。

西上峨眉。

北浮鸭绿犯霜威。

终是故乡山水好,倦鸟南归。

郭外结茅茨。

寒菜盈畦。

丈人永息汉阴机。

留得菜根滋味在,不羡甘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题刘巩园《味菜根轩图》代同社友
作者: 聂树楷

东访岱宗碑。西上峨眉。
北浮鸭绿犯霜威。
终是故乡山水好,倦鸟南归。

郭外结茅茨。寒菜盈畦。
丈人永息汉阴机。
留得菜根滋味在,不羡甘肥。


白话文翻译:

我东去拜访岱宗的碑石,西上峨眉山。
北边的鸭绿江上,霜寒的气息侵袭而来。
归根到底,还是故乡的山水最美,像倦鸟归巢。

在城外我搭起茅草屋,菜田里满是寒菜。
老丈人已经在汉阴的机杼下长眠。
留下的是菜根的滋味,不羡慕那肥美的食物。


注释:

  • 岱宗:指泰山,古代被认为是五岳之首,象征着尊贵和崇高。
  • 峨眉:峨眉山,著名的佛教圣地,也是自然景观之美的代表。
  • 鸭绿江:位于中朝边界,象征着边疆和冷峻的环境。
  • 倦鸟南归:形容疲惫的鸟儿归向温暖的南方,隐喻归乡的情感。
  • 茅茨:用茅草搭建的房屋,象征简朴的生活。
  • 寒菜:指冬季生长的菜,表现出生活的艰辛与自然的朴素。
  • 丈人:指诗人已故的长辈或师长。
  • 汉阴机:指古代的织布机,这里用来象征传统的生活方式。

典故解析:

“倦鸟南归”出自古诗,常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古人常以鸟类的迁徙来比喻人们的归乡情怀,象征着对家乡的怀恋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聂树楷,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故乡的深厚情感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友人刘巩园的《味菜根轩图》前,是聂树楷对这幅画作的感悟与抒发。他在作品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及对简单朴素生活的珍视。


诗歌鉴赏:

《浪淘沙》通过描绘作者的游历与思乡之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与家乡的温暖。开篇提及岱宗与峨眉,显现出作者的游历广阔,然而“终是故乡山水好,倦鸟南归”一句,瞬间将视野缩回到个人情感,突显出对故乡的深厚眷恋。

接下来描述在城外的简朴生活,茅屋与寒菜的意象,彰显了作者对自然的依恋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对比“菜根滋味”和“甘肥”,更是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主体思想融入了对内心宁静与满足的追求。

整首诗在形式上使用了对仗,音韵和谐,且意象鲜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东访岱宗碑”:表明作者东行拜访泰山,开篇即引入宏大的自然景象。
    • “西上峨眉”:进一步展示作者的游历,展现出大好河山的壮丽。
    • “北浮鸭绿犯霜威”:北方的鸭绿江,象征寒冷的边境,暗含艰辛与挑战。
    • “终是故乡山水好,倦鸟南归”:点明主题,强调对故乡的热爱。
    • “郭外结茅茨”:描绘简朴的乡居生活,表现作者的生活态度。
    • “寒菜盈畦”:生活的真实与自然相结合,体现出作者的节俭。
    • “丈人永息汉阴机”:表达对已故长辈的怀念,赋予诗作更深的情感层次。
    • “留得菜根滋味在,不羡甘肥”:总结全诗,强调对内心满足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东访岱宗碑,西上峨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倦鸟南归”用鸟的归巢象征归乡的情感。
    • 夸张:用“犯霜威”来突出北方的寒冷与凶险,增强了意境。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强调内心的满足与宁静,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意象分析:

  • 岱宗、峨眉:象征伟大的自然景观,体现了诗人对壮丽河山的热爱。
  • 倦鸟:象征归乡情怀,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寒菜、茅茨:代表朴素的生活,体现了诗人对简约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倦鸟南归”指的是什么? A. 归乡的鸟
    B. 迁徙的鸟
    C. 归巢的鸟

  2. 填空题: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留得菜根滋味在,不羡__”。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丈人”指的是诗人的父亲。(对/错)

答案

  1. A
  2. 甘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 《泊船瓜洲》王安石

诗词对比: 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相比,两者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聂树楷更强调简朴生活的价值,而王安石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的美。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人研究》
  2. 《古代诗词鉴赏》
  3. 《山水诗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