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书事三绝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原文展示:
蜀相昔曾耕渭上,
汉家今有籴湟中。
唱筹但欲令边实,
悬罄谁知虑国空。
白话文翻译:
昔日的蜀相在渭水边耕作,
如今汉王朝却在湟水中收粮。
我唱着筹码,只想让边疆丰盈,
但又有谁能理解我心中对国家的忧虑呢?
注释:
- 蜀相:指的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 渭上:渭水之上,指渭水流域。
- 汉家:指汉朝。
- 籴:指收粮。
- 湟中:湟水流域,今青海省。
- 唱筹:指计算粮食的筹码。
- 悬罄:悬空的钱袋,暗示国家财力空虚。
- 虑国空:忧虑国家空虚,指国力衰弱。
典故解析:
- 诸葛亮:蜀汉丞相,以智谋著称,常被后人尊崇。
- 汉家收粮:反映了汉朝对粮食的重视,暗示国家的重任和责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生活在北宋末年及南宋初期,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忧国忧民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体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感。
诗歌鉴赏:
这首《书事三绝》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深切忧虑。开头提到的蜀相诸葛亮,象征着一个有作为的历史人物,与其后提到的汉家收粮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历史的沧桑和国力的衰退。诗中“唱筹但欲令边实”一句,生动描绘出诗人希望通过努力来富国强兵的愿望,然而“悬罄谁知虑国空”的反问则揭示了现实的无奈与悲哀。诗人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既有对历史的追思,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深具哲理与警醒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蜀相昔曾耕渭上:追忆历史,表明蜀汉丞相在渭水边耕耘,体现出勤劳与治国之道。
- 汉家今有籴湟中:转而提及汉朝的现状,暗示国家重任与民生问题。
- 唱筹但欲令边实:表达诗人希望通过努力使边疆富饶之愿。
- 悬罄谁知虑国空:反映出对国家财力不足的深切忧虑,感叹无人理解自己的苦心。
-
修辞手法:
- 对比: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情效果。
- 反问:用“谁知”反映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呼唤社会的关注与反思。
意象分析:
- 蜀相:象征智慧与治国理政的理想。
- 渭水:代表历史的丰厚与文化的传承。
- 边实:象征国家的富强与安全。
- 国空:象征国家的虚弱与衰败,带有强烈的忧虑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蜀相是谁? A. 曹操
B. 诸葛亮
C. 项羽
D. 李白 -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方式来让边疆丰盈? A. 唱歌
B. 计算粮食
C. 打仗
D. 种田 -
“悬罄”指的是什么? A. 钱袋空虚
B. 吊着的物品
C. 悬挂的书法
D. 空无一物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崔颢《黄鹤楼》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更多的是对战争带来的破坏感慨。
- 崔颢《黄鹤楼》:抒发离愁别绪,但也反映出对历史的沉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书事三绝》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