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城五首》

时间: 2025-01-01 13:48:09

已作南夷长,那为北面臣。

未忘真定冢,毕竟是华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作南夷长,那为北面臣。未忘真定冢,毕竟是华人。

白话文翻译

这段时间我已成为南方的夷族长,难道还会被北方的朝廷当作臣子吗?我并没有忘记真定的冢,毕竟我还是华夏人。

注释

  • 南夷长:指南方的夷族首领。古代中国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 北面臣:指北方的朝廷,暗指对北方统治者的臣服。
  • 真定冢:真定为古地名,指的是河北省的真定,冢指的是墓地。
  • 华人:指的是中原汉族人,强调自己的民族身份。

典故解析

真定冢: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是历史上著名的地方,与许多文人雅士有联系。诗中提到此地,有着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希夷,号耦园,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关注社会政治,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外族入侵和内忧外患之时。诗人感受到民族危机,表达了对华夏文化的坚守和对外族统治的不屈服。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登城五首》在情感上深切而真挚,反映出诗人身处动荡时代的无奈与愤慨。通过“已作南夷长”一句,诗人自嘲地揭示了自己身处的困境,内心的苦闷与对曾经身份的怀念。这里的“南夷”不仅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更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控诉。接下来的“未忘真定冢”,则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华夏文化的自豪与坚持。尽管身为“南夷”,他心中始终铭记自己的民族根基,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整首诗简练而有力,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身份的思考,令人感受到深厚的历史责任感。通过对比南方的夷族与北方的臣子,诗人深刻地反映了在外族统治下华夏人民的无奈与抗争,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已作南夷长”:诗人自感沦落,虽然成为南方的夷族首领,却心中不甘。
    • “那为北面臣”:反问句,表达对北方统治的不屑与反抗。
    • “未忘真定冢”:借用故乡的冢,表达对故土的怀念与情感。
    • “毕竟是华人”:强调自己的民族身份与归属感,表现出对华夏文化的认同。
  • 修辞手法

    • 对比:南夷与北面臣的对比,突显身份的矛盾与内心的挣扎。
    • 反问:通过反问增强诗句的情感表达,突出诗人的不屈精神。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民族身份的坚守与对外族统治的不屈服,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对历史的深切思考。

意象分析

  • 南夷:象征外族的统治与压迫,代表了诗人所处的困境。
  • 真定冢:象征故乡与文化的根基,寄托着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华夏文化的坚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夷”指的是哪个地区的人?

    • A. 北方
    • B. 南方
    • C. 西方
  2. 诗人对“真定冢”的情感是什么?

    • A. 忘记
    • B. 怀念
    • C. 厌恶
  3. 本诗表现了诗人对哪种身份的认同?

    • A. 外族身份
    • B. 华夏身份
    • C. 南方身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诗词对比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但更多表现了个人的忧国情怀。
  • 王安石《登飞来峰》:展现了对理想与目标的追求,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