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后村刘潜夫
朝廷不召李功甫,
翰苑不着刘潜夫。
天下文章无用处,
奎星夜夜照江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失望和对文人的无奈。诗人感叹朝廷没有召见李功甫(指有才华的文士),翰苑(文人聚集的地方)也没有刘潜夫(指文人)。在这种情况下,文章在天下已经没有用处,奎星(象征文才的星宿)每夜都照耀着江湖,似乎在嘲弄那些无用的才华。
注释
- 李功甫: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了有才华但未被重用的文人。
- 刘潜夫:诗中指代另一位文士,意寓文士的失落与无奈。
- 翰苑:指代文人聚集的地方,通常是指朝廷或文学院。
- 奎星:古代星宿之一,象征文才和科举。
- 江湖:此处意指社会与民间生活,表现诗人对现实的失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元舫,号白石,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豪放的个性而知名。他的作品常反映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文人地位普遍低落、理想无法实现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环境和文人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凝练的语言,流露出诗人对文人处境的深刻感受。开头两句提到李功甫和刘潜夫,分别代表了被朝廷冷落的才子,构成一种对比,反映出文人的失落。尤其是“朝廷不召”,不仅是对个体才华的忽视,更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批判。
“天下文章无用处”一语,情感愈加沉重,表达了诗人在文学和政治之间的无奈与失望。奎星夜夜照江湖,既是对文人命运的嘲讽,也暗示了即便有才华,依然难以改变现状。这种无力感让人感到心痛,诗人在这里不仅是在感叹个人的遭遇,更是在反映整个时代的悲剧。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情感上却层层递进,语言上运用对仗和排比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朝廷不召李功甫:指出有才华的文人未被朝廷重视,暗示社会对人才的忽视。
- 翰苑不着刘潜夫:同样表达另一位文士的遭遇,传达出文人失落的共鸣。
- 天下文章无用处:直白地揭示了文人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无用。
- 奎星夜夜照江湖:用奎星的光辉与江湖的广阔形成对比,暗示文才在广阔社会中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朝廷不召”和“翰苑不着”,构成一种对比,增强了诗句的力度。
- 比喻:将奎星比作文才的象征,暗示即使有才也难以施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文人理想破灭的惋惜,反映出作者对社会风气的深刻思考和对文人命运的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李功甫、刘潜夫:象征现实中被忽视的有才华的文人。
- 奎星:象征文才和理想,代表着对文学的追求。
- 江湖:象征社会的广阔与复杂,反映出文人所处的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朝廷不召李功甫”中“召”的意思是? A. 叫
B. 见
C. 召唤
D. 招揽 -
诗中提到的“奎星”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文才
C. 权力
D. 地位 -
诗中反映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欢乐
B. 哀伤
C. 愤怒
D. 自豪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戴复古的《寄后村刘潜夫》更侧重于对社会环境的批判,而李白则是在表达个人情感与思乡之情。两者虽风格不同,却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