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立本职贡图》
时间: 2024-09-19 21:54: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阎立本职贡图》 作者:苏轼
贞观之德来万邦,
浩如沧海吞河江。
音容伧狞服奇庞,
横绝岭海逾涛泷。
珍禽瑰产争牵扛,
名王解辫却盖幢。
粉本遗墨开明窗,
我喟而作心未降,
魏征封伦恨不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贞观之治的伟大德行吸引了万国来朝,犹如汪洋大海般浩瀚无比,吞没了河流与江河。人们的音容笑貌各异,衣着奇特,形态庞大。横跨山海,越过波涛与瀑布,珍禽异兽争相托举,名王们解开绳索,驾驭着华丽的幢幡。粉本与遗墨在明亮的窗前展开,我叹息而作,却心中难以平静,魏征与封伦的成就,恨不能双双并列。
注释
- 贞观:指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期,因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而闻名。
- 浩如沧海:形容规模浩大,气势磅礴,像大海一样。
- 音容伧狞:意指人们的声音和容貌各异,形态奇特。
- 横绝岭海:形容横跨山岭与海洋,气势壮观。
- 珍禽瑰产:指稀有的鸟兽和珍贵的产品。
- 名王解辫却盖幢:名王们如同解开束缚,驾驭着华丽的幢幡前行。
- 粉本遗墨:指绘画的底稿与墨迹,用于形容精妙的艺术作品。
- 喟:叹息、感叹的意思。
- 魏征、封伦:指唐代的名臣,魏征以直言敢谏著称,封伦则以才华闻名,诗人表达对他们的钦佩与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作品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深受人们喜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期间,表达了他对历史伟大人物与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诗中提到的贞观之治,正是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诗歌鉴赏
《阎立本职贡图》是一首兼具历史感与现实思考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贞观之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理想的政治状态,万邦来朝、风调雨顺,体现了苏轼对盛世的向往与追求。诗的开篇直指主题,接着通过浩大的海洋来比喻政治的广泛影响力,展现出一种恢弘的气势。
在诗中,苏轼描绘了多样的文化与生物,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多元。名王们的解辫与华丽的幢幡,暗示了当时政治的开放与包容,反映出对理想统治者的赞美。然而,诗的最后几句则流露出作者的感慨与无奈,尤其是对魏征与封伦的钦佩与遗憾,显示了对人才被埋没的痛心。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充分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与深邃的思想。通过对贞观之治的赞美,苏轼不仅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也对现实政治的失望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贞观之德来万邦:赞美唐太宗的治国德行,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国家。
- 浩如沧海吞河江:用浩瀚的海洋比喻其伟大,暗示唐朝的强大与包容。
- 音容伧狞服奇庞:描绘来朝使者的多样性与奇特的衣着。
- 横绝岭海逾涛泷:形容他们的旅途越过高山与海洋,气势磅礴。
- 珍禽瑰产争牵扛:表现各地的珍禽异兽,象征着国家的富饶。
- 名王解辫却盖幢:阐述名王们的豪华与声势,象征着权力与荣耀。
- 粉本遗墨开明窗:形容艺术的传承与传播,象征着文化的繁荣。
- 我喟而作心未降: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感慨与不平静。
- 魏征封伦恨不双:对历史人物的钦佩与遗憾,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贞观治国比作浩瀚的海洋,增强气势。
- 对仗:句式对称,增强韵律感,如“音容伧狞,服奇庞”。
- 排比:多次使用“横绝”“珍禽”等,增强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对历史人物的钦佩,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展示了苏轼深邃的历史观与政治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贞观:代表理想的政治时代。
- 沧海:象征着广阔与包容。
- 珍禽瑰产:象征着国家的富饶与文化的多样性。
- 魏征、封伦:象征着政治理想与历史的辉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阎立本职贡图》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贞观之德”指的是哪个朝代的统治?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
诗中提到的“魏征”以什么著称? A. 文才
B. 武力
C. 直言敢谏
D. 富有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诗,描绘壮丽山河与人生感悟。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展现自然美与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登高》与《阎立本职贡图》:两者都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登高》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描绘,而《阎立本职贡图》则集中在政治理想与历史人物的赞美上。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