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人日次旧韵二首》
时间: 2024-09-19 21:54: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似闻高隐在前村,
坐膝扶床戏子孙。
自赏春光携桂酒,
喜逢晴色款柴门。
屏间带日金人活,
头上迎风彩胜翻。
蓬鬓扶疏吾老矣,
岂能旧貌改新元。
白话文翻译:
听说有位隐士住在前面的村庄,
他坐在膝上,扶着桌子,和子孙们一起嬉戏。
我自己在春光中品酒,带着桂花酒,
正好遇上了晴天,推开柴门畅谈。
屏风间透出阳光,仿佛金人活泼可爱,
头发迎风飘扬,色彩鲜艳夺目。
我已年迈,鬓发稀疏,
怎么能够改换旧日的容颜,迎接新的时代呢?
注释:
- 高隐:指隐士,生活在幽静之地的人。
- 坐膝扶床:坐在膝上,扶着桌子,形容亲近和亲密的场景。
- 桂酒:用桂花酿成的酒,春季饮用,象征美好。
- 款柴门:轻轻推开柴门,意指迎接朋友。
- 金人活:屏风后透出的阳光和影子,形象地描绘出生动的场景。
- 蓬鬓:形容鬓发蓬松,稀疏。
- 改新元:改变自己的面貌,迎接新的时代。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年老的感慨。诗中涉及到的“桂酒”与“春光”意象,常常在古诗中代表着美好的时光和清雅的生活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作品广泛,涵盖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尤以词作最为著名。苏轼的诗风潇洒豪放,情感真挚,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雅安人日次旧韵二首》创作于苏轼被贬雅安期间,诗中流露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思索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隐士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在描写中,苏轼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隐士与孙儿们嬉戏的场景生动地刻画出来,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反映出他对家庭团圆、亲情交流的珍视。
诗中“自赏春光携桂酒”一句,表现了诗人独自品味春日美景的悠然自得,带着桂酒的意象,更增添了一种芳香四溢、清新脱俗的生活气息。而“蓬鬓扶疏吾老矣,岂能旧貌改新元”则是对自身年华流逝的感叹,结合前面轻松的描写,使得全诗在欢快之余多了一层哲理的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隐士的清雅生活与诗人自己逐渐衰老的现实,表现了对时光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有感伤又有自嘲,体现了苏轼的豪放与细腻的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似闻高隐在前村:听说在前方的村庄中有位隐士。
- 坐膝扶床戏子孙:隐士坐在桌子旁,和他的后代们一起玩耍。
- 自赏春光携桂酒:我在春光里自得其乐,手中拿着桂花酒。
- 喜逢晴色款柴门:正好碰上了晴天,轻松地推开柴门。
- 屏间带日金人活:窗帘之间透出阳光,像金色的人形生动活泼。
- 头上迎风彩胜翻:头发在风中飞舞,色彩鲜艳夺目。
- 蓬鬓扶疏吾老矣:我的头发已经稀疏,说明我已经老了。
- 岂能旧貌改新元:我怎能改变旧日的面貌,迎接新的时代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人活”比喻阳光的生动。
- 拟人:让阳光、风景有了生命,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隐士生活、春日美景与个人衰老进行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隐:象征隐逸的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
- 桂酒:代表温馨的春日和美好的回忆。
- 蓬鬓: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晴色:象征美好的生活状态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隐”指的是谁?
- A. 隐士
- B. 年轻人
- C. 士兵
- D. 诗人
-
诗人用什么酒来表现春日的美好?
- A. 葡萄酒
- B. 桂酒
- C. 白酒
- D. 啤酒
-
诗中提到的“蓬鬓”是指什么?
- A. 头发稀疏
- B. 眼睛明亮
- C. 身体健康
- D. 皮肤光滑
答案:
- A. 隐士
- B. 桂酒
- A. 头发稀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 苏轼与王维的诗作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轼更倾向于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而王维则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意境的营造。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