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原叔内翰宅观山水园》
时间: 2025-01-01 15:49: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原叔内翰宅观山水园
石苍苍,连峭峰,大山嵯峨云雾中。
老松瘦树无笔踪,巧夺造化何能穷。
古绢脆裂再黏续,气象一似高高嵩。
上有荆浩字,特归翰林公。
愿换廷圭一丸墨,谁言卖钱须青铜。
范宽到老学未足,李成但得平远工。
黄金白璧未为贵,丈人师臣无不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王原叔的庭院中观赏山水园的情景。诗中描述的山石苍翠,耸立的山峰,仿佛在云雾中显得更加巍峨;古老的松树和瘦弱的树木没有书法的痕迹,巧妙的自然造化怎么可能被穷尽?古老的绢纸虽然脆裂,但却依然可以粘合在一起,其气象如同高高的嵩山。墙上有荆浩的字迹,特意归于翰林院的公家。希望能用廷圭换一点墨,谁说卖钱一定要用青铜?范宽到老仍感到自己的学识不够,李成只求平远的技艺。黄金和白璧不如这些,师父、长辈都通达无碍。
注释:
- 苍苍:形容石头的颜色深沉。
- 峭峰:高而陡峭的山峰。
- 笔踪:书法的痕迹,指描绘的艺术。
- 巧夺造化:形容自然的精妙无法穷尽。
- 荆浩:北宋著名山水画家,代表了高水平的艺术。
- 廷圭:古代一种名贵的玉器,这里借指名贵的墨。
- 范宽、李成:著名的山水画家,分别代表着不同的艺术风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岩,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多表现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游览王原叔的山水园时,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艺术的追求。王原叔是当时的书画名家,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艺术及自然美的赞美与思考。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王原叔内翰宅观山水园》是一首充满自然美与艺术审美的诗作。诗中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山水园的壮丽景色,石头的苍翠、峭立的山峰在云雾的映衬下愈加辉煌,表现了大自然的宏伟与神秘。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感受到大自然的造化之美,认为这种美是无穷无尽的,无法被艺术所完全表达。
在艺术的讨论中,梅尧臣提到荆浩的字迹,表达了对历代艺术家作品的崇敬,并以此引出自己愿意以珍贵的廷圭换取一毫墨的愿望,体现了他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诗中提到的范宽与李成,前者追求高远的艺术境界,后者则注重平实的技艺,反映了诗人对不同艺术风格的尊重和思考。
最后,诗歌以“黄金白璧未为贵,丈人师臣无不通”作结,强调了知识与艺术的价值远超过物质财富,表现了诗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苍苍,连峭峰:描绘石头的色泽和高耸的山峰,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气氛。
- 大山嵯峨云雾中:突出大山在云雾中显得更加神秘与雄伟。
- 老松瘦树无笔踪:老松树和瘦树不见书法的痕迹,暗示自然的原始状态。
- 巧夺造化何能穷:感叹自然造化的奇妙,无法穷尽其奥妙。
- 古绢脆裂再黏续:古老的绢纸虽然脆弱,可以修复,象征着艺术的传承。
- 气象一似高高嵩:形容古绢的气质如高耸的嵩山,寓意艺术的崇高。
- 上有荆浩字,特归翰林公:提到荆浩的书法,表明对艺术的崇敬。
- 愿换廷圭一丸墨:希望用珍贵的廷圭换取一寸墨,表现对艺术的渴求。
- 谁言卖钱须青铜:反驳物质至上的观念,强调艺术的价值。
- 范宽到老学未足:即使范宽到了老年仍感到学识不足。
- 李成但得平远工:李成只求平远的技艺,强调不同艺术风格的价值。
- 黄金白璧未为贵,丈人师臣无不通:知识与艺术的价值高于物质财富,体现了崇高的精神追求。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例如“巧夺造化”生动地表达了自然的奇妙;“黄金白璧未为贵”则通过对比突出了知识与艺术的珍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强调了知识与艺术的价值高于物质财富,传达出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象征坚韧与永恒。
- 松树:代表自然的生命力与智慧。
- 云雾:象征神秘与变化。
- 古绢:象征艺术的传承与脆弱。
- 黄金白璧:象征物质财富。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丰富的艺术世界,展现了自然与艺术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荆浩”是哪个领域的名家? A. 书法
B. 山水画
C. 诗歌
D. 音乐 -
诗人愿意用什么来换取一寸墨? A. 银子
B. 玉器
C. 书法
D. 庭院 -
“黄金白璧未为贵”这句话表达了什么观点? A. 物质财富很重要
B. 知识与艺术更珍贵
C. 钱能解决所有问题
D. 生活要追求富裕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梅尧臣的《王原叔内翰宅观山水园》更多地强调了艺术创作的价值与自然的关系,而王维则更多展现了个人的隐逸情怀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与人生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梅尧臣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