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空濛山翠湿乌纱,逗密穿深一径斜。
谁画秋厓满头雪,石坛倚竹看梅花。
白话文翻译
在朦胧的山色中,翠绿的湿气缭绕着乌纱帽,
我沿着蜿蜒的小路,穿过浓密的树木,走得有些斜。
是谁在秋天的山崖上画了满头的白雪?
我倚靠在石坛上,静静地欣赏梅花的盛开。
注释
- 空濛:形容模糊、朦胧的样子。此处用来描绘山间的迷雾。
- 乌纱:指乌色的纱帽,常为文人或士人的服饰。
- 逗密:形容树木浓密,光线被遮挡。
- 秋厓:指秋天的山崖。
- 石坛:指用石头筑成的平台,常用来休息或观景。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的品质。
典故解析
-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常被文人墨客所咏颂。
- 秋厓:山崖之景,常见于古诗词中,用以表现自然景观的宏伟与诗人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生于北宋,精通诗、词、文,风格清新脱俗,擅长山水诗。他的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早春之际,诗人置身于山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自然的美好,反映了他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感悟。
诗歌鉴赏
《早春山中 其一》是一首描写春天初至的山中景色的诗作,诗的开头通过“空濛山翠”展现了春天的朦胧和湿润,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意境。诗人用“逗密穿深一径斜”来描绘自己在山中行走的情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接着,诗人抛出了一个富有哲理性的问题:“谁画秋厓满头雪”,这句话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感叹,也可能暗含着对人事变迁的思考。秋天的山崖上为何会有白雪,似乎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变化。最后一句“石坛倚竹看梅花”,展现了诗人悠闲的生活情态,梅花的盛开又引发了他对高洁品性的向往与赞美。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统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空濛山翠湿乌纱:描绘了春天的山色和诗人自己的装束,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湿润的氛围。
- 逗密穿深一径斜:诗人蜿蜒而行,展现出一种悠闲的心境,同时也暗示了路途的曲折。
- 谁画秋厓满头雪:提出一个富有哲理的问题,引发读者思考时间与自然的关系。
- 石坛倚竹看梅花:诗人静坐于石坛,观赏梅花,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秋厓满头雪”,将雪比作秋天的装饰,增添了画面感。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翠: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体现了诗人的志向与品格。
- 雪:象征纯洁与冷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乌纱”指的是什么?
- A. 白色的帽子
- B. 乌色的纱帽
- C. 绿色的帽子
-
“谁画秋厓满头雪”中,秋厓指的是什么?
- A. 山崖
- B. 河流
- C. 平原
-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了什么?
- A. 美丽
- B. 高洁与坚韧
- C. 丰收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之美,但更强调宁静与孤独。
- 孟浩然《春晓》:以春天的到来为主题,抒发了对春日的喜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