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长文阁学挽辞》
时间: 2025-01-06 05:07: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胡长文阁学挽辞
作者: 史浩 〔宋代〕
圣主当年侧席求,一时献替尽嘉谋。
刑名不作汉晁错,忠义有如唐马周。
夕闼未酬怀鼎志,坤臣徒起裤襦讴。
忽乘鹤驭凌云去,应与丛宵造物游。
白话文翻译:
在圣主当年侧席之时,贤良之士纷纷献计献策,提供了许多良好的谋略。
就像汉朝的晁错那样,他对刑名法制的贡献不算突出,但忠诚与正义却有如唐朝的马周。
我在黄昏时分还未能实现心中所怀的志向,反而只见那些身穿裤襦的臣子们在歌唱。
忽然他乘着鹤驾高飞而去,或许将与群星共游。
注释:
字词注释:
- 侧席:指侧旁的席位,古时指的是会见贤士的地方。
- 献替:献策和替代,指献计献策。
- 刑名:法律和刑罚的名义。
- 忠义:忠诚和正义。
- 坤臣:指地位较低的臣子。
- 裤襦:古代的一种服装,带有轻松和随意的意思。
- 丛宵:指星空,常用来形容天上的星星。
典故解析:
- 汉晁错:晁错是汉朝著名的法学家,虽以法制著称,但未必以忠义著称。
- 唐马周:马周是唐代著名的忠臣,以忠诚和正义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字明允,号雨亭,宋代诗人,擅长词曲和诗歌,其作品多描绘政治、社会和个人情感,风格细腻而含蓄。
创作背景:
《胡长文阁学挽辞》是为悼念胡长文而作,胡长文在当时是位有才之士,史浩通过此诗表达对胡长文的怀念和对其才华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中的忠臣难得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怀念的情感为主线,展现了作者对胡长文的深切悼念。诗中开篇提到“圣主当年侧席求”,体现了对那个时代政治清明、贤能之士被重用的向往。接着通过对比汉朝的晁错与唐代的马周,表达了对忠义的推崇,暗示胡长文虽然在法治方面不如前者,但其忠诚与正义却如后者般可贵。接下来,诗人流露出未能实现志向的惆怅,描绘出一种对理想未达的遗憾。最后以“忽乘鹤驭凌云去”作为高潮,表现胡长文如仙鹤般脱离凡尘,寓意他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束缚,向着更高的境界飞翔。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通过典故与意象的结合,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忠诚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圣主当年侧席求:描绘了一个贤能被重用的理想场景。
- 一时献替尽嘉谋:表现出当时人才济济,谋略纷呈的局面。
- 刑名不作汉晁错:指出与晁错相比,胡长文的功名并不在于法律。
- 忠义有如唐马周:强调胡长文的忠诚与正义,值得尊敬。
- 夕闼未酬怀鼎志:表露出诗人对未能实现理想的惋惜。
- 坤臣徒起裤襦讴:对地位低下的臣子们徒劳无功的讽刺。
- 忽乘鹤驭凌云去:象征胡长文如仙鹤般飞升,超脱尘世。
- 应与丛宵造物游:表达了对胡长文灵魂归于自然的美好祝愿。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晁错与马周的对比,突显忠义的价值。
- 隐喻:以“鹤驭”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拟人:赋予胡长文一种超然的品质,表现其高洁的心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忠诚正义的推崇,对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以及对胡长文的深切怀念。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诗人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强调了忠诚与正义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圣主:象征着理想的统治者,代表着公正和明智。
- 鹤驭:象征着高洁与超然,表达人生理想的追求。
- 丛宵:代表着宇宙与自然,象征着灵魂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胡长文在诗中被比作哪位历史人物?
A. 汉晁错
B. 唐马周
C. 曹操
D. 李白 -
诗中提到“夕闼未酬怀鼎志”意指什么?
A. 忙于政务
B. 理想未实现
C. 感情失落
D. 学业未成 -
“忽乘鹤驭凌云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哀伤
B. 愤怒
C. 释然
D. 无奈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登高》 by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史浩的《胡长文阁学挽辞》更注重对忠诚与理想的吟唱,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了对人生享乐的追求。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和人生态度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