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玉楼春》

时间: 2025-01-01 21:06:15

人意共怜花月满。

花好月圆人又散。

欢情去逐远云空,往事过如幽梦断。

草树争春红影乱。

一唱鸡声千万怨。

任教迟日更添长,能得几时抬眼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玉楼春
作者: 张先 〔宋代〕
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
欢情去逐远云空,往事过如幽梦断。
草树争春红影乱。一唱鸡声千万怨。
任教迟日更添长,能得几时抬眼看。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人们都怜惜这美好的花和明亮的月亮,但花开月圆时人却又分散了。快乐的情感随远去的云彩而消失,往昔的事情就像幽梦一样已经断绝。草木争相绽放,红色的影子错落不齐。鸡鸣声中充满了怨恨,无论太阳再迟再长,能有几次机会抬头去看呢?


注释:

  • :怜惜、同情。
  • 花月满:形容花开得好,月亮圆满的景象。
  • 欢情:欢乐的情感。
  • :追逐、随之而去。
  • 幽梦:美好的梦境,形容往事如梦。
  • 草树争春:草木在春天争相开放的景象。

典故解析
在古代诗词中,花和月常常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和情感,常用于抒发离愁别绪。此诗通过花月的意象,引出人们的思念与怅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先,字公权,号良庵,北宋时期的词人,作品多涉及离愁别绪,风格婉约,常有细腻的情感描写。

创作背景
诗作出现在一个可能的离别时刻,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以及对友情或爱情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木兰花/玉楼春》通过对花月的描写,勾勒出一种美丽而又短暂的场景,随即转入对人间离散的感慨。开头的“人意共怜花月满”营造出一种和谐而美好的氛围,仿佛大家都在共同欣赏这份美丽,然而接下来的“花好月圆人又散”则突显出一种悖论,令人感到欣喜的同时又带来愁苦。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欢情”和“幽梦”,将时间的流逝和过往的美好一一抹去,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的意象鲜明,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尤其是“草树争春红影乱”,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也暗示出人间的繁华与无常。最后一句“能得几时抬眼看”更是引人深思,暗示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难以停下脚步去欣赏身边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意共怜花月满:人们都怜惜花和月的美好与圆满。
  2. 花好月圆人又散:花开得好,月亮圆满,但人却因种种原因分散。
  3. 欢情去逐远云空:欢乐的情感如同远去的云彩,难以追逐。
  4. 往事过如幽梦断:往日的美好就像幽梦一样,已然断绝。
  5. 草树争春红影乱:春天到来,草木争相开放,影子错落。
  6. 一唱鸡声千万怨:鸡鸣声中充满了无尽的怨恨。
  7. 任教迟日更添长:即使太阳迟迟不落,日子依旧在延长。
  8. 能得几时抬眼看:人们能有多少机会抬头去看这美好呢?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美感和表现力。例如“欢情去逐远云空”中,“欢情”和“云空”形成对比,表现出情感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美好、青春。
  • :象征团圆、思念。
  • :象征无常和变幻。
  • 幽梦:象征过去的美好回忆。
  • 草树:象征生机与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花月”的意象象征什么?
    a) 困惑和迷茫
    b) 美好和团圆
    c) 伤痛和遗憾

  2. “往事过如幽梦断”中的“幽梦”指的是什么?
    a) 现实的生活
    b) 美好的回忆
    c) 未来的希望

  3. 诗中“能得几时抬眼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c) 对离别的无奈

答案

  1. b) 美好和团圆
  2. b) 美好的回忆
  3. b) 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离愁别绪。
  • 王维的《送别》:描绘友情与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张先的《木兰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感慨,但张先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