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灵仙观舒职方学士》

时间: 2025-01-04 11:59:21

绿发郎潜不记年,却寻丹竈味灵篇。

华阴学雾还成市,彭泽横琴岂要弦。

晓案祇应餐沆瀣,夜滩谁见弄潺湲。

须知吏隐金门客,待乞刀圭作地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灵仙观舒职方学士 杨亿 〔宋代〕 绿发郎潜不记年,却寻丹竈味灵篇。 华阴学雾还成市,彭泽横琴岂要弦。 晓案祇应餐沆瀣,夜滩谁见弄潺湲。 须知吏隐金门客,待乞刀圭作地仙。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隐居在灵仙观的学者,他不再计较年岁,专心研究炼丹术和灵异之书。他在华阴学习如雾般的技艺,却如同彭泽的陶渊明一样,弹琴不需琴弦。他早晨只吃清气,夜晚在河滩上独自玩水。他知道自己是隐于官场的金门客,期待有一天能用炼丹术成为地仙。

注释: 字词注释:

  • 绿发郎:指年轻的学者。
  • 丹竈:炼丹的炉灶。
  • 灵篇:指关于炼丹或道教修炼的书籍。
  • 华阴学雾:比喻学习高深的技艺或知识。
  • 彭泽横琴:指陶渊明,他曾在彭泽做官,后辞官归隐,以琴书自娱。
  • 沆瀣:指清气,道教认为可以餐食以养生。
  • 潺湲:水流声。
  • 吏隐金门客:指隐居在官场中的人。
  • 刀圭:炼丹用的工具,这里指炼丹术。
  • 地仙:道教中的仙人,指修炼有成的人。

典故解析:

  • 彭泽横琴:引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多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这首诗是他寄给一位在灵仙观任职的学者的,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羡慕和对炼丹术的兴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杨亿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向往隐逸生活时创作的,他通过寄诗给隐居的学者,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对炼丹术的兴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隐居学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炼丹术的兴趣。诗中“绿发郎潜不记年”一句,表达了学者超脱尘世,不问世事的态度。“华阴学雾还成市”和“彭泽横琴岂要弦”则通过典故,展现了学者高深的学识和超然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须知吏隐金门客,待乞刀圭作地仙”,则表达了诗人自己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炼丹术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炼丹术的兴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发郎潜不记年:年轻的学者隐居不问世事,不计较年岁。
  2. 却寻丹竈味灵篇:却专心研究炼丹术和灵异之书。
  3. 华阴学雾还成市:在华阴学习如雾般的技艺,比喻学识高深。
  4. 彭泽横琴岂要弦:如同彭泽的陶渊明一样,弹琴不需琴弦,表达超然的生活态度。
  5. 晓案祇应餐沆瀣:早晨只吃清气,道教认为可以餐食以养生。
  6. 夜滩谁见弄潺湲:夜晚在河滩上独自玩水,表达孤独但自得其乐的生活。
  7. 须知吏隐金门客:知道自己是隐于官场中的人。
  8. 待乞刀圭作地仙:期待有一天能用炼丹术成为地仙。

修辞手法:

  • 比喻:“华阴学雾还成市”用雾比喻学识的高深。
  • 典故:“彭泽横琴岂要弦”引用陶渊明的典故。
  • 对仗:“晓案祇应餐沆瀣,夜滩谁见弄潺湲”形成对仗,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炼丹术的兴趣。诗人通过对隐居学者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发郎:年轻的学者,象征着青春和活力。
  • 丹竈:炼丹的炉灶,象征着修炼和追求长生不老。
  • 华阴学雾:高深的学识,象征着智慧和技艺。
  • 彭泽横琴:陶渊明的隐逸生活,象征着超然和自由。
  • 沆瀣:清气,象征着道教的养生和修炼。
  • 潺湲:水流声,象征着孤独但自得其乐的生活。
  • 刀圭:炼丹术,象征着追求长生不老的技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绿发郎”指的是什么? A. 年轻的学者 B. 炼丹的炉灶 C. 清气 D. 水流声 答案:A

  2. “彭泽横琴岂要弦”引用的是谁的典故? A. 陶渊明 B. 李白 C. 杜甫 D. 王维 答案:A

  3. 诗中的“沆瀣”指的是什么? A. 清气 B. 水流声 C. 炼丹术 D. 隐逸生活 答案:A

  4. 诗中的“刀圭”指的是什么? A. 炼丹术 B. 隐逸生活 C. 清气 D. 水流声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李白的《庐山谣》: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杨亿的《寄灵仙观舒职方学士》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而杨亿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炼丹术的兴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亿的诗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 《道教文化》:可以了解炼丹术和道教修炼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