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翁子履子进惠诗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4:41:01

联翩连璧扣柴荆,剥啄初闻屣履迎。

华衮借褒知不称,累珠入手见须惊。

长篇势欲倾三峡,古调声堪被四清。

聊遣世人知句法,君家元有谢宣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谢翁子履子进惠诗二首 其一
作者: 曾协 〔宋代〕

联翩连璧扣柴荆,剥啄初闻屣履迎。
华衮借褒知不称,累珠入手见须惊。
长篇势欲倾三峡,古调声堪被四清。
聊遣世人知句法,君家元有谢宣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场景,作者用“联翩连璧”形容诗句如璧玉般连绵不断地敲击着柴荆,表达了诗句的优美与生动。接着,他“剥啄初闻”,描写了听到诗句时的惊喜和期待。接下来,提到华美的衣衫和珍珠的累积,强调了诗句所带来的震撼与美感。诗的后半部分,通过“长篇势欲倾三峡”和“古调声堪被四清”,表达了诗的气势磅礴与古朴的韵味。最后,作者希望世人能够理解他的诗句法,则暗示了自己对诗歌的追求与期待。

注释

  • 联翩:形容连续不断。
  • 连璧:比喻美好的诗句。
  • 柴荆:指的是诗歌的背景,柴和荆可以是生活的象征。
  • 华衮:华丽的衣服,古代帝王的服饰。
  • 累珠:珠子堆积,象征珍贵的诗句。
  • 四清:指清音、清气、清声、清韵等,体现古调的清新。
  • 谢宣城:指谢灵运,南朝的著名诗人,以山水诗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协,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诗歌形式与内容的探讨与追求。

诗歌鉴赏

《谢翁子履子进惠诗二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韵律感和视觉意象的诗作。诗中运用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既古典又优雅的意境。开篇的“联翩连璧”便为整首诗奠定了诗意的基调,仿佛在描绘诗句之间的流转与交融。随后,通过“剥啄初闻”,我们感受到一种初次聆听诗歌的惊艳与感动,正如人们初见美好事物时的反应。

在诗的中段,作者提及华美服饰和珍珠,暗示了诗歌的珍贵与诗人的追求。诗中对“长篇”的描写,展现了诗大气磅礴的一面,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最后一句“君家元有谢宣城”,则是一种自我肯定,表明了诗人与谢灵运等前贤的渊源,强调了诗歌的传承与延续。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对仗工整,情感真挚而细腻,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联翩连璧扣柴荆:形容诗句像璧玉一样美丽地连绵不断,敲击着生活的柴荆,表现出诗的动感。
  • 剥啄初闻屣履迎:听到诗句的声音时,心中涌起的惊喜与期盼。
  • 华衮借褒知不称:华美的衣衫无法完全表达诗的深意,暗示诗的内涵远超外表的华丽。
  • 累珠入手见须惊:珍珠的堆积让人感到惊讶,象征诗句的珍贵。
  • 长篇势欲倾三峡:诗的气势如同三峡的宏伟,构筑了雄浑的意境。
  • 古调声堪被四清:古老的旋律能洗净心灵,传达出诗的清新。
  • 聊遣世人知句法:希望世人理解诗歌的形式与内涵。
  • 君家元有谢宣城:暗示自己与古代诗人谢灵运的渊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句比作璧玉,突显其美丽。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工整,增强了音乐性。
  • 夸张:通过“倾三峡”显示诗歌的宏大气势。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诗歌的热爱和对前贤的敬仰,同时也表现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美好与珍贵。
  • :象征诗句的华美与珍稀。
  • 华衮:象征古代文化的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联翩连璧”意指什么?

    • A. 诗句的华丽
    • B. 诗句的连绵
    • C. 诗句的珍贵
      答案:B
  2. “华衮借褒知不称”中“华衮”指的是什么?

    • A. 华丽的衣服
    • B. 古代的乐器
    • C. 珍贵的珠宝
      答案:A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谢宣城”是指谁?

    • A. 谢灵运
    • B. 谢家
    • C. 宣城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曾协与李白的作品在风格上有所不同,李白的诗多表现豪情壮志,而曾协则更注重细腻与内涵的传达。两者都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源流研究》